四川樂山發現規模龐大的古代窯址群
四川樂山發現規模龐大的古代窯址群
四川樂山發現規模龐大的古代窯址群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7日晚間宣布,一處面積約30萬平方米的宋代至明代窯址群日前在四川樂山被發現,這是迄今為止在四川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窯址群。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這處窯址群是在樂(山)宜(賓)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發現的,已初步定名為“西壩窯址”。窯址位于樂山市五通橋區西壩鎮建益村、廟沱村一帶,長約1500米,寬100米至35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大致分布在岷江一級支流沫溪河右岸的山坡上。
1月21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樂宜高速公路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處古代窯址,該院考古調查隊隨即對窯址進行了詳細調查。27日,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的10多名文物保護、鑒定、考古專家,對“西壩窯址”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召開了專家論證會。
高大倫稱,目前僅在樂宜高速公路施工范圍內的窯區就初步發現了4座馬蹄形窯址,并采集到了大量瓷片和窯具標本。器形有碗、盤、盞、罐、豆、盆等生活器皿,器物釉色有黑釉、褐釉、青黃釉、白釉黑金等,以黑釉、褐釉為主。此外,考古人員除發現了有明顯元代風格的雞心底碗、雙耳瓶、高足杯等器物外,還發現了少量的明代白釉生活用瓷。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陳顯丹介紹說,以前在四川盆地東部和北部都發現過窯址,“西壩窯址”是在岷江流域乃至川南地區首次發現的一處大型陶瓷窯址,并且是目前國內認定元代瓷器較多的一處窯址。
專家們經過論證,初步斷定“西壩窯址”中大部分窯址的時代為宋、元、明時期,并認為該窯址群分布范圍大、文化堆積層厚、延續時間長,對研究四川地區宋元時期的窯業生產狀況、政治和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對于四川省乃至全國的陶瓷考古學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學術價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