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收藏情傾木雕
十余年收藏情傾木雕
十余年收藏情傾木雕
時間:2008-01-29 00:00:00 來源:
收藏
>十余年收藏情傾木雕
木雕
大的高66厘米,小的僅拇指粗細,婁先生的木雕藏品各具特色。
大的高66厘米,小的如拇指粗細。昨日,記者走入收藏愛好者婁先生的家,數百件各式各樣的古代木雕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家住麓山路的婁先生藏品種類十分豐富,但對木雕情有獨鐘。婁先生說,現在大到家具小到日用品,往往都是用機器、模具打造的,傳統的純手工工藝品就顯得格外珍貴。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婁先生開始愛上收藏,木雕藏品中有黃楊木、樟木、檀木等材質的,大的有佛像、人物,小的有眼鏡盒、煙袋、香囊等。木雕中最大的一件要數一尊66厘米高的清代樟木彌勒佛。6年前,一名古玩商人以7000元的價格從外地買來這尊大佛,很久沒找到買家,由于對木雕缺乏了解,心里沒底,最后虧本500元賣到清水塘古玩市場。一天,婁先生在市場閑逛時看到這尊彌勒佛,頓時眼前一亮,迅速以7000元的價格成交。婁先生說,這尊彌勒佛成了他家的“鎮宅之寶”。
在婁先生的木雕藏品中,最小的是一件橢圓柱形的黃楊木香囊。在這件成人拇指粗細的香囊上,鏤空雕刻著7個神態各異的小人,有的騎馬,有的持刀,有的拿法器,兩端則雕刻著精美的回旋紋。僅黃楊木的雜件,婁先生就投資了七八萬元。婁先生說:“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當初都是花幾百數千元的高價買來的。它們木質珍貴,雕工精細,又夠年份,具有那個年代獨特的文化品味,增值空間很大。”
“在一些人看來,只要有經濟條件,收藏就這么簡單、瀟灑,其實不然。”婁先生說,以木雕的藏品為例,市場上“老木新做”的現象層出不窮,用陳舊的木頭進行雕刻,再經過煙熏、火烤、浸泡、著色等,很難辨明真偽。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