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近臣墓志銘在滬出土
康熙近臣墓志銘在滬出土
康熙近臣墓志銘在滬出土
專家稱極具考古價值
位于金山區朱涇鎮五龍村愛國9組的“閣老墳”,日前出土了兩通清代康熙年武英殿大學士贈少傅謚文恭王頊齡墓志銘。金山區博物館館長奚吉平稱,此墓志銘體積之大在上海地區實屬罕見,具有重大的考古價值。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兩塊銘石為清代青石,形制呈正方形,邊長80厘米,厚15厘米,是在雍正四年,即公元1726年銘刻的,距今282年。其中一塊銘石為篆體陰文,字跡十分清晰。另一塊銘石四邊均有線條流暢的龍形雕刻,上面用蠅頭小楷鐫刻有千余文字,字跡工整秀逸。因年代久遠,銘石風化,多數文字無法看清。
據《金山縣志》和《新農志》記載,王頊齡(1642~1725)是金山張堰人,字顓士,號瑁湖,晚號松喬老人??滴酢⒂赫觊g歷任禮部伺郎、工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官職正一品。王瑣齡嫻熟史學,為康熙講解《資治通鑒》,每講必獲康熙贊賞,是康熙皇帝身邊的近臣,在康熙朝政時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