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倒背如流 “天下第一藏”張伯駒
《古文觀止》倒背如流 “天下第一藏”張伯駒
《古文觀止》倒背如流 “天下第一藏”張伯駒
時間:2008-01-28 00:00:00 來源:
收藏
>《古文觀止》倒背如流 “天下第一藏”張伯駒
 |
藏畫118件
張伯駒(1898-1982),字家騏,號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14日生于官宦世家。他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稱為“民國四公子”,是我國老一輩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張伯駒幼年入私塾,后就讀天津新學書院。1927年因不滿軍閥混戰投身金融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一度去西安,后致力于寫詩填詞。1947年6月在北平參加中國民主同盟,北平解放后曾任燕京大學國文系中國藝術史名譽導師。1962年起任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1972年周恩來指示聘任他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晚年擔任過北京中山書畫社社長、北京戲曲研究所研究員等職。1982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
張伯駒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畫名跡。他自30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他不惜一擲千金,甚至變賣家產。曾買下中國傳世最古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傳世最古畫跡隋展子虔《游春圖》等。經過他手蓄藏的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在他的藏品中,晉陸機《平復帖》是我國傳世書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隋展子虔《游春圖》則是傳世最早的卷軸畫,也是最早的獨立山水畫,合為雙璧。此外還有宋黃庭堅《諸上座帖》、趙佶《雪江歸棹圖卷》、元錢選《山居圖卷》等等,都是在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的重要文物。
自20世紀50年代起,張先生夫婦陸續將收藏30年之久的書畫名跡捐獻國家,1965年,張伯駒將《百花圖》以及所剩的其他古書畫共計30多件藏品捐獻給吉林省博物館。
賣李蓮英舊墅購《游春圖》
《游春圖》為隋代大畫家展子虔所繪,距今1400多年,被認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幅畫作,有人稱它是“國寶中的國寶”。《游春圖》畫卷長2尺有余,素有“天下第一畫卷”的美稱。
清代末年,中華民族的瑰寶屢遭劫掠。1924年,溥儀倉皇離開紫禁城,宮中的權臣奴仆趁機竊走了大量古玩字畫。偽滿覆滅,被溥儀潛移出宮的歷代書畫珍品1200余件皆散失于長春、通化一帶。北平的古董商人聞訊,紛紛趕赴東北搶收,琉璃廠玉池山房馬霽川、論古齋靳伯生捷足先登,競相用低廉之價收回大批書畫珍品。
1946年,故宮散失于東北的書畫陸續出現在北平的古玩市場。張伯駒從友人處得知馬霽川要把展子虔的《游春圖》賣給外國人的消息后,驅車直赴馬霽川的住地,向馬霽川索要《游春圖》。
而馬霽川只用數兩金子得來的《游春圖》,卻向張伯駒要800兩黃金,張伯駒立即通知故宮博物院,建議院方致函古玩商會,不準此卷出境。事隔幾日,張伯駒得知故宮博物院因經費不足,無力收購。張伯駒心里忐忑不安。于是,他驅車北平和平門外的文化街琉璃廠,對所有的古玩商囑咐:“有一幅《游春圖》,此卷有關中華民族的歷史,萬萬不能出境。如果有誰為了多賺金子,把它轉手洋人,誰就是民族敗類,千古罪人,我張某決不會輕饒了他。”
馬霽川見《游春圖》一事已鬧得滿城風雨,他再轉手洋人會很困難,同意降價讓給張伯駒。但《游春圖》要價仍然太高,張伯駒不得不賣掉夫人的首飾并把居住多年的曾是清宮太監李蓮英的舊墅——弓弦胡同以2.1萬美元割愛出讓,這才保住了《游春圖》。
一件《游春圖》使他從豪門巨富變為債臺高筑,甚而被匪徒綁架,其傳奇般的際遇,成為久傳不衰的佳話。
《古文觀止》倒背如流
張伯駒從小就接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他看的書多得難以勝數,一部《古文觀止》可以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歲時便已讀完了兩遍。354卷的《資治通鑒》他可以從頭講到尾,如數家珍。唐詩宋詞,脫口而出的,便有一兩千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