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綠陰長話圖》
文徵明《綠陰長話圖》
文徵明《綠陰長話圖》
時間:2008-01-28 00:00:00 來源:
收藏
>文徵明《綠陰長話圖》
 |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書畫家。初名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長州(今江蘇吳縣)人。他是繼沈周之后,吳門畫派趨向興旺時期的掌門人。但是,他并非從小就聰穎過人。傳說他七歲才會站立,十一歲才會說話。雖然此后就開始“穎異挺發”,十九歲隨沈周學畫,又受業于史鑒、吳寬,但他一生的應試仍非常的不順,二十八年間一共參加了十次鄉試,都名落孫山。最后還是因為他名聲太大,經人推薦,到北京經吏部的考試才授予翰林待詔。但官場的黑暗、腐敗,殘酷爭斗,使他無所適從,三年后辭歸故里。此后三十年,是他創作詩文書畫的鼎盛時期。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
明代中期蘇州地區的經濟蓬勃發展,成為天下最富的縣。富家廣求名家字畫以妝點門面,于是文徵明的畫,供不應求,在他身邊團聚了不少學生,著名的有:陳淳、陸治、文嘉、文伯仁、錢穀等,形成了吳門畫派的中堅力量。
文徵明師從沈周,其畫風,也大致有粗筆、細筆兩大類?!毒G陰長話圖》縱131.8厘米,橫32厘米,紙本,墨筆,可以稱得上他晚年細筆山水中的精品。圖畫一峰高聳,下面是溪流隔岸,前岸的坡石上兩人對面而坐,一人展卷誦讀,對面一人安坐傾聽。松柏蒼翠,綠蓋成蔭,惟聞溪水潺潺,寧靜而清幽。后岸山巒層疊,有坡路貫通而上,半山有泉眼噴涌,拾級而下,匯成小溪,近山腳有茅屋筑于水邊,小橋跨溪,一小童攜琴過橋。半山坡還有數間屋舍,而遠處山背后,云霧之中樓閣隱現,似廟堂殿宇。山崗密栽松柏,映襯出山巒的曲折和層次,可以看出畫家布景的匠心。文徵明對趙孟頫及“元四家”有很深的研究,此圖布置茂密,已呈王蒙格局。勾、皴的松靈,也分明是元畫的風格,但元畫的勾、皴渾然一體,而文則勾筆稍凝重,與皴筆的松、淡,有明顯的區別。云霧勾線,“元四家”所不用。而其所畫之松柏,則又似王蒙的工致,甚至更細膩。文徵明的畫,粗細結合,越到晚年,越趨向工致。少年時成長的遲晚,揭示他缺乏天馬行空的異賦,然而也養成了他的寬泛、正直、嚴謹、溫文的個性:他雖然不是那么富有創造精神,但他是一個勤于學習,而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依然能我行我素的畫家。
雖說文徵明請人代筆,在當時就盡人皆知。但是他并非唯利是圖,有求必應?!睹鳟嬩洝分蟹Q他:“生平三不肯應,宗藩、中貴、外國也。”明知有人造他的假畫,他也不在乎,甚至對人說:“彼其才藝本出于吾上,惜乎世不能知,而老夫徒以先飯占虛名也?!钡牵膶捜?,他對商品經濟的屈從,卻也助長了明代繪畫的因循守舊,其后人唯利是圖,粗制濫造,吳門畫派也就無可避免地漸漸走入下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