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思熟慮 巧手雕出致富路
勤思熟慮 巧手雕出致富路
勤思熟慮 巧手雕出致富路
眼下已是隆冬時節,忙活了一年的莊稼人終于可以清閑下來了,但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哈拉直溝鄉的鹽昌村,不少村民卻正忙著雕刻玉石。這些產自本地的河湟玉讓不少村民發了家、致了富。
初到鹽昌村,覺得和其他村并無兩樣,只是發現不少村民的房前屋后堆滿了礦石。可別小看這些不起眼的石頭,它們是河湟玉的原材料。近些年,村里一些有經濟頭腦和前瞻意識的人把握市場行情,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搞起了河湟玉雕刻。
鹽昌村有著豐富的礦石資源。1997年,青海工藝美術廠開始搞玉石雕刻,這里的原料于是有了用武之地。剛開始,加工而成的玉雕作品被稱為冰糖玉,但并沒有突顯出濃郁的河湟文化,后來改稱河湟玉。河湟玉硬度比較低,色澤豐富,質純色潤,晶瑩透亮,極具開發和收藏價值。
村民陳玉堂是村里搞雕刻藝術的先行者。他家門口和院里堆滿了礦石,堂屋的方桌上擺放著很多玉雕作品,《結盟杯》《藏羚祈福》《雪域雄風》《雪域精靈》《三江源》等,各個栩栩如生,精美絕倫。
陳玉堂說,自己從2001年開始跟村里的一個老板學雕刻,當時日工資是5塊錢,后來漲到8塊錢。學了兩個多月,他另起爐灶,通過7年的艱難創業,終于積累了一定的雕刻技藝和發展資金。隨著雕刻技法的日漸嫻熟,每天都有買家來看他的貨。去年,西寧的一位老板看上了他雕刻的《雪域神牛》,花了3800元買走了。
如今,陳玉堂家現代家具一應俱全,電腦旁還放著農村信息員的培訓教材。陳玉堂說,自己準備拉上寬帶,通過網絡拓寬河湟玉的銷售市場。在鹽昌村,通過雕刻河湟玉發家致富的村民還有不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