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歲象山古沉船回埋13年后將再次出水
700歲象山古沉船回埋13年后將再次出水
700歲象山古沉船回埋13年后將再次出水
“南海一號”整體出水已經快一個月了,但專家表示,想親眼目睹古沉船的風采,還得再等上幾年,因為在海底淤泥里“生活”了太久的沉船,上岸后如何保護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13年前,象山也曾發掘出海一艘大船,但由于技術保護等原因,不得不回埋,將它藏在水下。
昨日,第二屆中意樹木年代學和考古木器保護研討會在寧波舉行,來自國內以及意大利的文博專家,帶來了最先進的技術,探討如何保護古木器。
會后,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褚曉波所長表示,專家的研討成果將為象山古沉船的保護奠定一個基礎,他們將投資500萬元,啟動發掘保護工作。
寧波先后出土了4艘古船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的寧波,在近年的考古工作中,有關古沉船方面的收獲不小,但這也給專家帶來新的挑戰,如何修復古船?如何實施技術保護?
褚曉波介紹,目前寧波發現的4條沉船,“命運”各不相同。比如和義路上曾發現了兩艘古沉船,一艘年代估計為南宋,另一艘為唐代獨木舟。其中,南宋古船經全國專家努力,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目前修復狀況較好,并曾與市民見面。而唐代那艘獨木舟,比較像現在的賽艇,目前已陳列在天一閣博物館。
第3艘為東門口碼頭上挖掘出的北宋海船,“當時因為受損得太厲害,除構件保存在博物館外,其他沒能保存下來。”
專家研討出土木器保護
但最令人關心的還是那艘已近700歲的明初海船。這艘海船是1995年在象山灘涂上被發現的,是寧波目前發現的最大古船,在國內也少見。
褚曉波說,這艘古船長23米,修復后可達26米,但由于當時保護手段、存放條件都非常有限,所以只好把它回埋到水下。因為,大型古船在水里埋藏了幾百年,出土后含水量極高,一與空氣接觸或經太陽暴曬,水分蒸發后很容易造成木質開裂。
寧波昨天邀請了來自意大利國家研究理事會木材研究所、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傳統工藝與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南京博物院、北京大學的40位國內外專家,研討考古挖掘后古木器如何保護的問題。
象山古船將成“鎮館之寶”
“以前因為保護技術、存放地點等問題,我們沒法讓象山古船重見天日,現在趁著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都在,我們準備借這個技術支持,揭開它的神秘面紗。預計要花500萬。”褚曉波笑著說。
雖然象山古沉船尚在原地保護,但今年即將開館的寧波市博物館卻早早地下了“定”。對此,褚曉波表示:“寧波市博物館太需要一批大型文物做鎮館之寶了,因此象山古沉船挖掘修復后,將連同和義路發現的南宋古沉船一起,進駐博物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