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火熱,加大了拍賣公司間的競爭,有實力的拍賣公司通過拼拍品質量、拼服務、拼客戶群體等方式爭相“分瓜”有限的拍品資源,占據了拍賣市場的主流。而在他們的邊緣,生存著很多小型拍賣公司,它們中的一部分知假賣假,以次充好,卻繁榮地生存著。是什么“養分”補給著這些藝術市場的隱患?又是什么為他們打開了一條條的“放生”之路?
何謂小型的拍賣公司(以下簡稱小拍),顧名思義,就是指公司規模小、經濟實力弱、管理和操作欠規范、征集的拍品質量較差、客戶群體層次較低、服務水平低的小型拍賣公司。然而在拍賣公司如此之多、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為什么還有越來越多的拍賣公司成立?數量眾多的小型拍賣公司是怎么和大的拍賣公司競爭的?他們是如何盈利而生存下來的?據筆者所知北京的小型拍賣會總是一場接著一場,有時同一天就有好幾場小型拍賣會,小型拍賣公司總是樂此不疲,他們的買家們也仍然是東奔西跑的到處趕場子。
小拍市場為何這樣“欣欣向榮”?是因為市場太好,買家的需求量太大,還是因為小拍拍品質量高呢?筆者因多年深入藝術品市場第一線,對藝術品市場有過較多的研究,現以書畫藝術品拍賣為例,披露北京小型拍賣公司的市場操作手段。
 |
一、小拍里的“大文章”
1、畫里工夫
眼下市場贗品充斥,小型拍賣公司賺錢的主要途徑就是利用買家愛撿漏、撿便宜的心理,通過賣假畫贏取暴利。書畫市場上假畫橫行,恐怕只要是稍稍對此行有些了解的人都是知道的,可是眾多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和買家們并不知道現在假畫都已經仿到怎樣一個水平,仿到怎樣一個范圍,在小拍市場上占到怎樣一個比例。有的買家說:“我就不信拍賣會上幾百張畫中,碰不到幾張大名家真跡”,“這種名頭的畫家不可能有假”云云。其實這就正中了賣家的圈套。
現在假書畫的作假水平很高,已是團體化作假,但就小拍而言基本上并沒有太多的高仿書畫,這類足以亂真的高仿書畫往往成本也很高,較多出現在大拍中。可是買家在小拍中往往容易讓并不高明的仿品所迷惑,并主動掏錢包。
不論書畫家名頭大小,只要其作品有市場,能賣錢就有人造假,在行里就有些專造名頭并不大的,比較冷門的地方小名家書畫的假。引用一句造假畫者的話:“只要你說得上名頭的就能給你造出假來?!?
一場小型拍賣的所有拍品中有95%是假畫;剩余5%的真畫中有九成是買家明知是真畫也不會買的,因為名頭太小,買來沒什么價值,還有一成是漏。但是買家不一定撿得到,因為那是拍賣公司拿來撐門面的,一般不賣。
假畫的種類和出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行貨:書畫界行內將仿制水平較低的一類假畫稱之為行貨。除了水平較低的特點,行貨還有其突出的特點:名頭廣、數量大、成本低。成本在幾十元到兩三百元不等。小拍中的書畫拍品以行貨為主,所占比例在百分之六七十左右。行貨有著區域性特征,可分天津行貨,南京假畫,安徽仿品,潘家園貨和其他地區仿貨。
其中以天津行貨最為出名,且規模最大,從業人數最多,主要集中在天津鼓樓地區。天津所造假畫對象以近現代京津畫派的畫家居多,如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陳半丁、陳少梅等大名家,也有當代著名畫家如黃胄、范曾、劉大為、何家英、王明明等人。
其次是南京假畫,主要集中在南京夫子廟和清涼山古玩市場等地,所仿以金陵畫派錢(錢松喦)宋(宋文治)亞(亞明)魏(魏紫熙)、傅抱石、陸儼少、陳大羽等畫家和當代江浙、上海地區程十發、范揚、吳山明等當代畫家的畫作為主。
安徽仿品,主要集中在古徽州黃山地區,以清代民國海派和新安畫派老畫為主,以仿舊水平高為特色。
潘家園貨,是價錢最便宜,水平最低的假畫,主要是以吸引行外買家和旅游者為主。
其他地區貨,也有著較強的區域性,如陜西的行貨主要做石魯、趙望云、劉文西等畫家作品,廣東行貨以嶺南畫派高劍父、高奇峰、黎雄才、關山月、趙少昂等大師作品和林墉、方楚雄、王子武等廣東當代名家作品為主。
這些各地的行貨,各具特色,互為補充,最終都流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拍賣和藝術品市場。
老仿假畫:主要有清代仿明、民國仿清、同時期老仿三種,水平也有高低之分。一般價錢稍高,在小拍上也有少量出現。
換套子:指的是利用清代、民國或近幾十年畫作的原有裝潢形式來裝裱假畫,以達到欺騙性目的的一種作偽手段。特點是鑒別難度較大,欺騙性強。這是眼下行內較為流行的一種作偽手段。一個品相較好的清代裝潢價值兩三千元左右。因為近現代畫家有很多作品是在建國以后創作的,所以建國以后的裱工因其數量大、成本低也被大量利用以仿當時名家作品。還有利用廉價的日本裝潢來冒充日本回流作品也是常見的作偽方法。所以在鑒定書畫時光看裝裱形式來斷真偽是萬萬不可取的。通過細心的觀察和比較,“換套子”的假畫也是有其鑒別方法的。
改款、挖款、移款和裁款:這四種書畫作假方式是古已有之的,不光在古代書畫作偽中運用,在近現代和當代書畫作偽中同樣是可以運用的。
改款作偽主要是將小名家改為大名家,在原款上添加和減少文字。挖款是將原畫的題款部分挖掉,再添上偽款章。移款是將原畫的真款嫁接到假畫上去,在當代書畫作偽中并不多見。裁款是將原款裁掉,重新寫蓋上名家的名款和印章,缺點是容易破壞畫面整體構圖完整性。
在近現代和當代畫家中,凡是開宗立派的大畫家都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在大師畫風的流派中有著一大批追隨者、學習者,他們的作品雖然在藝術水平上一般難以超越其師,但是在風格上是有傳承的。所以他們的作品往往成為被改款、裁款和挖款的對象。
作舊:這是書畫作假的基本功,也是很關鍵的程序。給書畫作舊的方法很多,并且每一個裝裱師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手段,一般是不外傳的。作清代的舊和作民國的舊,其方法肯定是不一樣的。只有通過多看老畫、真畫的自然發色和包漿,多看老的書畫材料,多看老裝裱形式,通過長時間的積累經驗就可對形形色色的作舊了如指掌。
 |
老材料作假:因為在書畫作假中,舊做得再好還是能被行家看出來的。那么作偽者就利用以前流傳下來的老紙、老絹、老墨和顏料、老印泥等書畫材料和揭裱老字畫時留下老菱子、老軸頭、老天竿、老裱工等老裝裱材料來做假畫。這給以輔助材料來斷真假的鑒定者來說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用老材料作偽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容易讓買家上當“吃藥”。這時候就要求鑒定者必須從字畫的本身來鑒定了。小拍上這種利用老材料作偽的假畫,出現也不少,一旦出現,殺傷力很強。
寫款、刻章:在書畫作偽中,各項作偽程序如:做畫、寫款、刻章、作舊裝裱等都是分開完成的。在中國書畫鑒定中,有兩個重要的輔助依據,就是題款和印章。在傳統鑒定中,一度將作者的題款、印章作為主要鑒定依據?,F在這一方法被認為不是絕對的有效,因為在古代書畫中挖款、改款、移款以及代筆畫中,款印都是真的,但畫都不一定是真的。
但是筆者認為題款和印章在現代書畫鑒定中仍然是極其重要的輔助鑒定依據。因為現在作偽者書法水平和悟性遠不及古人,作偽者寫款永遠是在臨摹,不可能對作者的不同時期的書法風格和書寫習慣、筆性有很深的了解。假款總是顯得拘謹和不貫氣。應該在熟悉書畫家書法風格的基礎上從題款書法的筆力、神采中鑒定。這對鑒定者本身的書法修養有較高的要求。
書畫作偽中的寫款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找原款臨寫,二是將原款復印下來摹寫。以天津作假為例,寫一個款的價錢在五元到一百元不等。在天津某個集復印畫稿、書畫寫款、電腦刻章一條龍服務的一個“畫廊”里,據行內人透露,單寫款這一項,店中每天最高收入達6000元,一般情況每日收入也能到2000元。每天全國各地的需求者絡繹不絕。因此寫款人名聲大噪,成為天津鼓樓的一個品牌了。
書畫作偽中做假印章通用的有兩種方法:一是電腦激光刻章,一是拍照制版刻章。電腦刻章是先將原印譜掃描到電腦,然后通過電腦處理,將信息傳遞到激光刻章機上,最后在有機玻璃材料的章胚上刻出原印,簡稱電腦章。拍照制版刻章指的是運用印刷制版的原理,將原印譜拍照下來,然后通過特殊的化學藥劑,在銅板或鋅板上腐蝕而成,簡稱制版章。通過這兩種方法做出來的印章,在章法布局和大小尺寸上能和原章達到一致。唯有缺少原印的神韻和金石味,通俗地講就是沒有刀味,這是鑒定假印章的要點。
高仿:書畫高仿指的是在作假的各個程序都利用最好的人力、物力資源,依靠高科技,不惜成本,最大限度地接近原作。原則是不惜工本,想盡辦法,作大名家假,作精品假。這種高仿書畫往往成本也是很高的,遠遠比一般的小名家書畫真跡價錢要高的多。小拍市場偶爾也能見到此類拍品,但一般是出現在大型拍賣會上。這是書畫鑒定的重點,也是擾亂書畫市場的罪魁禍首。
假畫具備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小型拍賣公司為了將假畫順利拍出,還需要做很多“畫外工夫”。
2、畫外工夫
無底價拍賣:又稱無估價拍賣,即拍賣公司對拍賣品不設定底價,由競買人自己競相報價,由報價最高者購得。一般以100元起拍。北京某小型藝術品拍賣公司早在1997年就出現了這種拍賣形式,隨后,無底價拍賣就成為小型拍賣公司的招牌和標志。無底價拍賣在拍賣會上聚集了收藏者的人氣和買氣。但實際上,無底價拍賣是有底價的。由于起拍價較低,當叫價未能達到賣家預期的理想價位時,有些人會選擇自己喊價購走此拍品。這就是拍賣中的“托兒”。
偽造出版物:自古書畫講究流傳有序,要是被文獻著錄過的書畫,都被認為是十分可靠的。如今著錄對鑒定市場、拍賣市場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是在權威出版物上出現過的作品,就能拍到好的價格。作偽者利用人們對著錄的迷信,使市場上有很多摻有贗品的出版物。因此,收藏者們一定要看資深人士編輯、權威出版社出版的著錄書。出版物出版時間越早,可靠性越強。一般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出版物,摻假的可能性很小。
可是買家上小型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上放眼一看,帶出版物的書畫拍品比大拍還要多,有的甚至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某某畫集》里面的作品,這么權威的著錄總不會假吧?拍賣中有為同一出版物里著錄過的書畫作品,設專場拍賣,它們不可能都是摻的假吧?其實這正是迷惑人之處!買家要再去書店買一本相同的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這本畫集,書中絕對沒有要找的那件作品。還有那所謂的“同一出版物”,買家要去該出版機構核實一下,就知道根本就沒有出版過這本書,或者是連那個出版社都是不存在的。
這就是小拍上偽造出版物的慣用的兩種手段:(一)將一本權威出版物的某一頁裁下來,換上一頁印有假畫的散頁,然后重新拆線裝訂,這類假出版物只需要用原出版物對照一下,便可識破。(二)將一批假畫做成一本畫集模樣的印刷品,在上面胡亂寫一個知名出版社或編造一個莫須有的出版社。這類“出版物”是作偽者自行設計印刷,粗制濫造?,F在還有些作偽者通過勾結出版社,買一些廉價的書號(一般香港書號較便宜),弄一批假畫做真出版物。這類出版物,看上去印刷精良,設計精美,很有欺騙性。小拍上凡附帶各類出版物的書畫拍品都比一般拍品的成交價高上好幾倍。
偽造拍品出處:在大型拍賣會上經常有為某一個著名人士或某個知名機構提供的一批書畫而特設的專場拍賣,往往拍賣成交價和成交率都比較高。而在小拍中也充分地利用了這個優勢,在其拍賣圖錄中任意標上:多少號拍品到多少號拍品為某某著名藏家提供,某某機構(如什么基金會、書畫協會呀)友情提供。有的索性在拍品下面寫上是直接得自畫家本人或是畫家親友提供,就差沒寫上是國務院友情提供。只要稍微貌似老畫的就寫上文物公司舊藏,是個日本裝裱就標上海外回流,以及貼上假的大賽組委會標簽冒充參展作品等等手段。連蒙帶騙,無所顧及,其膽子之大,想象力之豐富令人瞠目結舌。
另外,還有偽造同一上款人的假書畫。即有意識地做一批假畫寫上同一個人的上款,這個上款人名頭一定要大,用此來烘托拍品的可靠性。
假題跋、假照片、假證書:顧名思義,就是偽造假的名人題跋和專家鑒定證書、偽造假的畫家與作品的合影照片(主要是用電腦合成)。這也是小拍慣用的手段。
內外勾結,里外呼應:拍賣公司與造假畫販以及販賣假畫的中間商勾結,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已經結成堅固的聯盟,他們一起壟斷了小拍上的拍品。拍賣公司也直接到造假畫商手上買貨,然后自己拍賣。甚至有的北京小型拍賣公司的老板就是做假畫商或中間商。
總之,是利用種種手段讓拍品成交,讓買家掏錢。而拍賣會上的買家又是抱有一個什么心理和目的來競買的呢?
二誰制造了小拍的繁榮
盡管現階段藝術品市場十分火爆,但中國少的是真正意義上的藏家和投資者,多的是買家和投機商人。藝術品市場上的大部分買家眼光十分短淺,只看中眼前的利益,不會做長線投資。春拍買的畫,立馬就要在秋拍上賣掉。在小拍上的買家,尤其是抱著撿漏、撿便宜的心理來買畫。
小拍中的買家參加拍賣會目的有三:一是要買到真畫;二是要買到便宜畫;三是要買到能賺錢的畫。小拍上分大買家和小買家,往往一場小拍成交額的大部分是由幾個大買家來完成的。
據說,在市場最火的時候,山東的畫商專門跑到北京的小拍上采取“打包式”成批買畫,一買就是十幾二十萬,然后回山東放在畫廊銷售。隔一段時間就到北京進批貨。這種買家關心的不是能買到多少真畫的問題了,而是買到能賺錢的畫是最關鍵。這一批買家的目的是要通過小拍市場來贏利。還有一部分買家,總是以新手的面目出現在小拍市場上的,他們在拍賣上購買的數量可能不多,可他們所買的大部分都是自己認為的名家真跡,以收藏或投資為目的。這類買家中有一些初涉收藏的企業家,有退休老干部、大學老教授,甚至也有一些想投資藝術品的工薪階層。這部分買家,在每場拍賣中所占比例一般不會太大,參加拍賣的次數也不會太多,但是會一撥一撥的換新人。他們是小拍上的受盅惑最深、受損失最大的。
其次,就是小買家了,每次花錢不多,買畫也很謹慎,不輕易出手。哪怕是張“齊白石”的畫,價到了一千就不敢再舉牌了。這種小買家在拍賣中所占比例較大,有的人幾乎每場拍賣都參加。
還有一小部分人也是每場小拍都要參加的,但是很少買畫,他們是賣畫的。小拍上的拍品除了大部分是拍賣公司和造假畫商自己的外,余下的就是這些以販賣假畫為業的中間商所送的拍品。這些中間商在拍賣會上也會以買家的身份出現,但是都是給自己的拍品當托。他們總是坐在拍賣現場的后排,這樣好觀察現場拍賣的情況,來隨機應變,靈活地保護好自己的拍品。
三誰給小拍放生
中國拍賣行業及藝術品市場的不成熟,基本表現為先天不足,后天失調。
拍賣行在每次拍賣之前一般會作這樣的聲明:“本行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如發現作品任何瑕疵,本行概不負責。”拍賣行一旦發表了這樣的聲明,就可以不承擔任何責任,這是《拍賣法》明確規定的。現行《拍賣法》存在著的上述不成熟性、滯后性和諸多法律漏洞,使有些拍賣公司在拍賣贗品上有了保護傘。
文物局在拍賣公司拍前的例行檢查也都流于形式,好多不具備拍賣文物資格的拍賣公司照樣拍賣文物。相關部門在審批拍賣公司時,也有許多未盡到的責任。對一些根本不具備成立拍賣公司條件的小拍也照樣放行通過。北京有的小拍賣公司一兩間房,兩三個員工,一部電話,就搞起了藝術品拍賣。工商部門對拍賣公司自拍自賣的嚴重違反拍賣的行為也因多方面原因而無法做到較好監督,導致拍賣公司與造假畫商、中間畫販之間的相互勾結。
藝術品職業鑒定師與經紀人等相關專業人士的嚴重缺乏和專業人士的誠信危機等因素也對我國藝術品市場的健康規范發展受到了消極影響。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