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少華尋覓“無公害蘋果”
方少華尋覓“無公害蘋果”
方少華尋覓“無公害蘋果”
時間:2008-01-23 00:00:00 來源:
收藏
>方少華尋覓“無公害蘋果”
方少華○七年作品《要吃無公害蘋果才會懂得愛》
在中國當代藝術中另闢蹊徑的油畫家方少華近日在上海美術館展出一批包括最新系列的作品。展覽名為「為伊甸園尋找無公害的蘋果」,展品超過五十件,包括畫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不同階段的代表作,以及去年創作的全新系列。
方少華現為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及美術研究所所長。他親身經歷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隨之而來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上的巨變,并一直參與了期間的中國當代藝術發展。
方少華幼年曾學習中國傳統書法和水墨。大學時期追隨楊立光、劉依聞、尚楊三位老師,受正規俄式藝術教育。其后,他被五花八門的各種西方藝術思潮沖擊,尤其受德國新表現主義影響,但他生性自由隨意,不受束縛,悟性又高,很快就走出了前人的影子,建立自己的語言。
方少華的畫作都提煉自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歷史。目睹匆忙建設對舊環境和舊情操的破壞,他一直在探索中國為這場發展與進步,在社會整體環境、文化和價值觀等層面上,所付出的真正代價。這份思考、關注和憂慮發展成著名的「防潮」系列。畫面中有來自中國舊建筑的柱梁或拱門,而在梁柱或拱門下是畫家眼中當時的中國社會現象:現代建筑物里的銹、紛亂的摩登城市、被侵蝕的舊事物或惶恐受壓的現代人;后期題材更伸展到被污染的水和動植物、被擾亂的天氣及受暖化威脅的雪山。令人深思社會在急劇發展中的得失。
去年,方少華走到一個新階段,改用濃烈顏色組合及繪畫線條為主要語言,造出最新的「似水流年」系列和「伊甸園」系列。在「似水流年」系列里都是在畫家前半生影響他或觸動他的人和事,包括寫鄧小平的《白貓黑貓》、寫鄧麗君的《收錄機》、寫李小龍的《雙節棍》、寫勇渡長江的《橫渡長江》等。畫中灌注著畫家對于他半生經歷的感嘆和反思,整個系列都是一連串藝術善美之境,包括溫室天幕下的伊甸園、恍如碧玉的荷香水影、如愛情的火紅牡丹、候鳥可以自由超越的汪洋雪嶺,都是注重物質追求所遺忘的世界。這個精神境界給迷信經濟發展的這個年代留一角反思之地。
該展覽展期至一月二十一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