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今天告別東行西走
用今天告別東行西走
用今天告別東行西走
時間:2008-01-22 00:00:00 來源:
收藏
>用今天告別東行西走
紅衣少女 魏景山
[編者按]
“歸與思”這個題目似乎尤為符合歲末年初的主題,邁入一片新天地,總會感到微微的彷徨和無措,需要短暫地回歸到過去,思索那些所得和失去。關于國畫,關于水彩,關于雕塑,一連三期的品味和總結意猶未盡,讓我們掀開最濃墨重彩的一頁:油畫。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主辦的首次藝術作品展——“歸·思”藝術展于2008年元月在上海佘山月湖雕塑公園美術館隆重開幕,其中的油畫作品恰為我們的回味提供了探索的素材來品味。
深沉思索+大膽探索 他們流淌著東方血液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的藝術情結維系著上一世紀之初的早期“海歸”歷史。30年來一批批藝術家胸懷大志,遠離故鄉,奔赴歐美和世界各國,又因祖國蓬勃推進的文化建設和云蒸霞蔚的文化事業的感召而陸續“海歸”,學成報國。藝術家們有深沉的“歸之思”:當年移步他國,是為了增強文化底蘊,充實藝術基礎,今天學成回歸,依然是為了弘揚中華文明,促進藝術發展。
藝術家們曾直面中國藝術歷經新生、發展、跌宕、扭曲和反思的歲月,其間有藝術新生的愉悅、現實主義的自覺、回歸現實的“鄉土情”的思索、提倡用誠實的態度去刻畫嚴峻人生的探索和東西互融、以西養東的藝術踐行……然而,這些藝術家的油畫、包括中國畫和雕塑作品中始終帶有明顯的東方神韻和中國情結,其美學思想和藝術智慧依然屬于東方。東方的藝術家,或者“來自東方的藝術家”,“西學為我所用”,在血液中流淌的,畢竟是東方的文化和中國的藝術情愫。
博采眾長+辛勤創作 思維涌動著中外互動
“歸與思”履痕當然不會止于國門之外的游蹤,而會順延到回歸祖國的旅途、異域考察的啟示、西行東歸的思緒和學成歸來后的藝術之路的伸展。回歸之后,藝術家們不僅忙碌于架上架下,創作于刀前泥后,捧出藝術成果,而且從地域空間意義上的“往東,往西”的尋思,升華為“本土”與“西方”、東方與西方這兩種文明現場、藝術史發展和文化語境的深層思考。藝術家們把全球視野理解為東西文化的互動,把博采眾長定格為藝術方法論的借鑒,把時代采風深化為藝術風格的養育,把歸后之思落地為藝術踐行的激勵。
藝術情結+文化脈絡 作品展現著成熟立志
東走西行的經歷讓他們的思想鋒芒和思維力度更有力量,他們的藝術境界和美學高度因為有了東走西行而更顯升華,他們的文化追求和生命演繹因為有了東走西行而更為堅韌,他們的藝術軌跡和精品力作因為有了東走西行而更見燦爛。他們已把離之歸攀升為人生的成熟、生命的激勵、文化的回歸和藝術哲學的“轉身”,他們把歸之思化為藝術軌跡的力挺、文化思維的豐富、藝術創造的銳氣和藝術作品的深沉……于是,“歸與思”凸顯了文明含量,“歸與思”衍化為文脈傳承,“歸與思”加深了藝術情結,“歸與思”形成了文化肖像。
 |
冬之旅·紐約中央公園 夏葆元回歸 陳燮君
混沌世界系列——交叉組合 查國鈞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