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癡許登云八百元淘來“北斗七星硯”
硯癡許登云八百元淘來“北斗七星硯”
硯癡許登云八百元淘來“北斗七星硯”
上周六早上五點半,天還是黑的,海寧長安鎮人許登云踏上了開往杭州的面包車,一個多小時后,他來到了二百大杭州收藏品市場,開始了一天的淘寶生活。每個星期六來一趟杭州逛古玩市場,這樣的淘寶習慣,許登云保持了十多年。
周六“相思”,包車淘寶
許登云今年六十周歲了,退休前在海寧煙糧酒公司工作,從事收藏二十多年。和許登云同車的,也是海寧當地的收藏愛好者,有的喜歡玩字畫,有的喜歡收藏古玉,而許登云單戀硯。
周六的杭州收藏品市場人氣旺,讓這些喜歡收藏的朋友倍感“相思”。于是,許登云和幾位朋友就相約,包了一輛面包車,請當地的貴躍師傅給他們開車。一次150元,一個月四次,車錢由幾位藏友湊份子,每逢周六準時到杭州“報到”。
讓許登云如此癡迷的,是一塊塊古硯臺,十多年來,許登云已收藏了百來塊古硯臺,包括有名的端硯、歙硯、澄泥硯、紅絲硯、松花硯等。因為喜歡古硯,每逢收到一兩塊殘破的古硯,許登云會加以修復、改制。他作了6方袖珍硯,就是從一方舊的端石硯改制而成的。
八百元淘來的“北斗七星硯”
日前,許登云偶得一方清代云紋雙蝠北斗七星硯,這塊800元淘來的古硯,讓他在花甲之年喜上添喜。
說“喜上添喜”,是因為老許不久前剛當上爺爺,雖然他和老伴對孫子日夜呵護,然而,好硯成癡的老許稍有空隙還是往“二百大”收藏品市場跑。
這一次,在一家不起眼的古玩店的角落里,一方石色微紫黃,通體布滿魚鱗狀紋理的硯臺讓他眼睛一亮。憑著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可以初步知道這是端溪硯。于是,老許開始上手看,正如所料,是端溪梅花坑石硯,橢圓形,石質滋潤細膩,雖然硯身還裹滿臟物,但是掩不住內部的溫潤。
從包漿題材和技法等綜合分析,老許初步確定,這是一方清中期的端溪梅花坑石硯(梅花坑始采于宋代,也稱九龍坑,以石眼多,有梅花點著稱)。
老許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愛不釋手,就問那老板多少錢賣的。老板開價1200元,老許覺得貴了點,想來想去,老許還是作罷打道回府。
回到醫院,老許心里老是惦記著那硯臺,坐立不安。于是,老許熬不住了,連忙打的從醫院又趕到“二百大”收藏品市場。再次來到古玩店,老板看他誠心意切,最終就以800元讓出。
再次回到醫院,老許開始細細品察剛淘到的寶貝。他找了一塊布用清水把硯臺清洗了一遍,這次可真是讓他心里樂著了。面目一新的硯非同尋常:寬18.5厘米、長20厘米、厚度3.8厘米,雖然不算大,但是眼特別多,色綠且大,晶瑩可人。
玩著玩著,老許又發現更奇妙的一點:硯額三眼與硯池一眼組成斗魁(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星)。池中另一眼與硯堂二眼巧成斗勺(即斗柄。即玉衡、開陽、搖光三星),恰好組成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的距離比例是那緊湊,讓人拍案叫絕!另外,加之硯背、硯側各有九眼,計25眼之多。
說來真巧,在喜得孫子之際,這會又與“北斗七星硯”結緣!朋友都說是喜到福降。后來,經硯友評估,這方北斗七星硯的價值約在萬元以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