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學畫工筆貓》一書,有作品被《國畫家畫廊》《中國當代優秀畫家作品選》 《中國花鳥》《中國花鳥畫作品選》等大型畫冊采用。
提到唐金國,我們本地人可能不太知曉其何許人也,但近幾年來,他的工筆畫越來越有走俏之勢。
唐金國今年三十出頭,家住獻縣徐留高鄉學禮村,是位自學成材的地地道道的農民畫家,而且至今還在那片黃土地上勞動。他自幼嗜畫如命,因家庭困難便輟學了。但他堅持學畫不輟。下地帶著寫生本子,站起來就干,坐下來就畫。農閑時間,帶上幾個餅子,帶上自己的畫,出門去尋師訪友,求人指點。家庭生活最困難時,還串村賣過鹽,上窯出過磚,外出打過工。無論多苦多累,他堅持學畫從不停頓。為便于觀察,便于摹寫,他在家中養著貓和老鼠,制作了好幾大盒草蟲標本。別人家多是養母雞為了下蛋,他卻養了一大群公雞。一只貓死了,他把它拆成了“零件”,深入了解貓各種動作的解剖原理。他就是這樣,不畏艱難,不辭勞苦,一步一步地跨進了繪畫的殿堂。唐金國畫貓的特點,是造形準確,姿態生動,筆墨細膩,神情逼真,呼之欲出。觀其蟈蟈振股,如聞其聲;看其蜻蜓戲水,盡得其態;所畫盜糧之田鼠,兩腮撐得鼓鼓如蛙;所繪嬉戲之貓仔,頑皮可愛如小兒。各種物象,在他筆下無不曲盡其妙。他畫貓最多,初學曹克家,后學米春茂。得米老師言傳身教,獲益良深。在絲毛的處理上,層層絲染,顯得毛色潤澤,格外提神。畫水中石,用水用墨上別出心裁,自成蹊徑,雖圓滑如卵,而能感覺硬如冰鐵,且肌理天成,為畫家一絕,深得同道稱許。
唐金國畫的另一特點是取材盡為農家物什,站在畫前,鄉風撲人。農村人看了覺得親切,城市人看了覺得新鮮。他自幼生在農村,又是自學繪畫,目之所及,雞、鴨、鵝、貓、鼠、草、蟲之類,自然成了他經常觀察和描寫的對象。其補景所繪,全不見梅蘭竹菊諸君子,而是農村常見的高粱、玉米、豆棵、麥穗、草垛、場院之屬。這些物什,說起來平庸之極,而一經畫家剪裁點染,竟然風姿綽約,格調高雅,韻味無窮。畫家生長在有名的金絲小棗之鄉,大幅補景,每用棗樹。那久經風霜的老干,那茁壯的新枝條,那久蓄乍吐的嫩芽,畫得惟妙惟肖。他畫棗樹的那一套技法墨法,堪稱絕活。發現美和開發美,這也是畫家功力的一個體現。
唐金國作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善于撲捉富有情趣的細節。其以貓為主題的畫嘗見有《值夜小憩》一幅,畫面上剛剛收割來的小麥參差堆放,碌碡半露其間,一花貓躍上碌碡,舔著前爪,一幅巡狩歸來的得意之態。雖無撲鼠場面,卻讓人想見于畫外,這遠比簡單機械地畫個靈貓撲鼠來得高明。其扇面小品《靜》尤見其巧妙之構思。一飽帶氣根的玉米底節畫于右上,直沖畫外;一長一短兩片玉米葉從左下橫斜穿出,置于扇中。無庸多用筆墨,這就是充滿生機的玉米地了。葉下跟旁,一對蝗蟲,靜相匹配,這就是主題了。這幅畫構圖十分簡單,而內涵極其豐富。它讓人聯想到雖萬籟俱寂,但天地不停運轉,萬物不停衍化。這標志著畫家已經不是簡單機械地描摹物象,而是向著更高更深的境界邁進。“苦心人,天不負”。唐金國的成功,再一次給有志于學而又勤于學的青年樹立了榜樣。
朱惠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