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母體 復歸嬰兒-----關于劉鳴的水墨藝術
回歸母體 復歸嬰兒-----關于劉鳴的水墨藝術
回歸母體 復歸嬰兒-----關于劉鳴的水墨藝術
時間:2008-01-21 00:00:00 來源:
名家
>回歸母體 復歸嬰兒-----關于劉鳴的水墨藝術
鄒躍進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向中國古代水墨藝術傳統的回歸,改變了中國畫領域的格局,也導致人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給予重新認識。從某種意義上說,二十世紀以來,回歸傳統一直沒有中斷過,只是這次回歸傳統的指向是獨特的,它表現為對九十年代以前崇尚北方畫派的崇高審美趣味的反動和對元以后的文人畫,特別是被董其昌視為文人畫之正統的南宗繪畫藝術的推崇。這一回歸傳統的指向,使一些藝術家崇尚蕭條淡泊、冷僻孤寂的筆墨風格和審美趣味。這一遍及大江南北的回歸傾向,影響了眾多的水墨藝術家,特別是水墨山水畫家。我們這里將要討論的劉鳴的水墨藝術,也是在這一文化背景的影響下從事他的藝術探索的。
劉鳴水墨藝術的意義在于他把建構水墨山水藝術的境界放在首位,讓筆墨為其服務。我以為,這一藝術取向的重要性在于只有藝術境界才能在這一向文人畫傳統回歸的潮流中顯現出獨特性。這是因為在回歸文人畫傳統的趨勢中,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和態度,一種是純粹以古代中國文人的筆墨和審美趣味為唯一衡量的標準和依據,這樣,在一些藝術家的作品中,古意甚濃,筆墨精妙,但卻幾乎看不出現代社會對他們藝術創作的影響;另一種方法和態度是站在現代社會的立場,重新體悟文人畫的文化意味。在我看來,劉鳴屬于后者,即以文人畫的眼光透視現代生活,以現代人的生存感受體悟文人畫的藝術精神。正是在這傳統與現代的視界交融中,劉鳴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面貌和風格。
從藝術境界上說,劉鳴的水墨藝術具有強烈的理想化色彩。這種理想化,從表面上看是因為在他的作品中,沒有描繪中國傳統山水畫所推崇的那種可居可游的自然世界,而是藝術家想象中的山水形象的重新組合。但從深層的心理欲求看,劉鳴構筑的這種理想化的山水境界,可以被視為是擬人化的,因為劉鳴作品中的一切自然,如天地、山水,樹木、房間,都具有陰柔的質感,表達的是劉鳴回歸母體的愿望,復歸嬰兒的心理欲求。
當然,我把劉鳴的水墨藝術解讀為一種回歸母體的愿望,復歸嬰兒的心理欲求的含義,與劉鳴建構的藝術境界,所運用的筆墨語言,感興趣的審美趣味和形態特征都有關系。首先劉鳴的作品都傾向滿幅的構圖布局,并以環抱式方法,使畫面的四周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讓筆墨和形象向畫面中心幅射,這樣,畫面中心---有時是多中心---也就成為視覺的中心。這種構圖,很顯然在傳統文人畫中是看不到的,因為對于實際的身體來說,傳統文人畫創造的山水世界是可居可游,直接可以進入的世界;而劉鳴建構的這種境界,因其中山、水、房屋等物體比例關系的任意性,意味著它不僅不是可居可游的無人之境,而且拒絕實際的成人身體的進入,但我認為,這種拒絕,從其環抱式的布局角度看,又是對另一種身體-----嬰兒的身體------的接納和包容。
其次,自然作為母體的隱喻,其身體是溫柔的,也許是由于這一原因,劉鳴在筆墨的運用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特點,即在筆墨上減少了各種筆法,如各種皴法的使用,而在傳統文人畫之外,加大了對墨的試驗和探索,如沒骨的大量運用,以及筆勢的準確把握,使他的筆墨與母體的溫柔極其相匹配。當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畫領域的一些藝術家突出了沒骨的技法在人物畫、山水畫中的運用,但在劉鳴的作品中,沒骨法的運用是為藝術境界服務的,表達的是回歸母體欲望。所以,與傳統文人畫比較起來,劉鳴作品中筆法的豐富性減少了,但是運用這種筆法構成的境界,則具有了他的獨特性。
最后我想說的是,劉鳴建構的山水境界,作為母體的替代和隱喻,除了前面談到的環抱式的滿幅構圖,沒骨筆法的陰柔表達等因素與其匹配之外,劉鳴在水墨藝術作品中對空白的使用,也為這一理想境界的構造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空白除了在藝術形式上起著分割畫面的功能之外,也具有云、霧、水和天的形象特征,而在劉鳴的山水畫中,空白則多了一種用途,那就是光;同時,它們也構成了畫面的視覺中心,并成為母體深處的隱喻。事實上,二十世紀以來,把空白作為光來使用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李可染式的把空白作為光,特別是逆光來使用,以表達物象的形與色。而在劉鳴的作品中,空白作為光,并非來自現實中的自然光,而是完全依據畫面的需要來考慮光的來源,這使他的作品充滿一種遠離現實的神秘感。同時,作為光來使用的空白也不僅僅是為了形式構成的需要,而是與畫面營造的境界息息相關。正是由于這一點,在劉鳴的作品中,作為表達光的空白,具有一種獨特的感人力量。
如果說我把劉鳴的水墨藝術,特別是描繪天地山水的水墨形象作為母體來解讀,并認為它表達了藝術家回歸母體,或者說回歸母體子宮和復歸嬰兒的欲望是有道理的話,那么我們要進一步追問的問題是它的藝術意義何在?在我看來它的意義就在于表達了藝術家對待生命的獨特態度,這種態度,從根本上說是老莊式的。因為劉鳴用水墨和山水建構的自我封閉、蕭瑟孤寂、自律完美的境界和隱喻母體的形象,不僅是為了遠離世俗世界的騷擾,而且從哲學的立場看,則是達為了達到老莊所推崇的一種至高無上的人生境界:嬰兒般的無為、無知和無欲。
2007/7/23于北京望京花園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