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雅昌藝術館將推出《絕代風華清宮散佚國寶復制精品展》,為期1個月的展覽將展出“清宮散佚”作品的復制品85件,其中包括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展覽至2月19日結束。
本次展覽共展出“清宮散佚”作品每一件是傳世珍品中的極品。20世紀20年代,遜位的宣統皇帝溥儀以賞賜其弟溥杰為名,將1200余件歷代書畫珍品盜運出宮,這批書畫從此踏上顛沛流離之路,從北京的醇王府至天津的張園、靜園,再隨溥儀到長春,最后竟戲劇性地成為偽滿洲國皇宮的藏品。1945年8月,偽滿政權隨著日本戰敗而土崩瓦解,這批書畫或為溥儀所挾逃,或被偽滿潰兵所打劫,如秋風中之落葉般又一次流散,上演了一幕慘烈散佚的悲劇。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不斷增加,在全國各地博物館的同仁,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下,陸續為國家征集到大量的珍貴文物,使得清宮散佚書畫的下落及各自的歸屬,基本能夠理清一個眉目。
東晉 佚名 《曹娥誄辭》
在這些傳世珍品中有書法中的傳世珍寶晉人書《曹娥詩辭》,剛勁挺秀的唐歐陽詢《夢奠帖》,已成傳世孤本的唐武則天時弘文館鉤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和唐狂草派創始人張旭《古詩四帖》等,以及兩宋時期皇帝徽宗趙佶的《草書千字文》,高宗趙構《書曹植洛神賦卷》的兩幅作品,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
繪畫有唐周的《簪花仕女圖》,其筆下仕女“曲眉豐肌,艷麗多姿”,使人不僅能從中領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也深刻地體味到了唐貞觀年間上層貴族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林木陰森山巒起伏,官員待渡,意境幽遠”,顯現出中國畫的絕佳境地,被稱為劃時代之杰作。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通過對虢國夫人等貴婦人游春的描述,顯露楊貴妃家族驕奢,作品構思精巧,筆法精美,為留世的稀有瑰寶。其他元、明、清書畫更是風格各異,流派紛呈。
本次展覽雖然全部是復制品,但復制技術手段已經登峰造極,對原作進行的高仿真復制,無論是對原樣板的提娶制作用材還是裝裱風格方面,都極具突破。仇英落有名款的這張《清明上河圖》參照北宋張擇端原作的構圖結構,以明代蘇州城為背景,采用青綠重彩工筆,描繪了明代蘇州熱鬧紛擾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場面宏大,氣勢雄偉,長13.46米,高度是0.31米,于2007年獲得“香港印制大獎復制畫冠軍”。比對原跡,色彩還原逼真,筆墨俱妙,氣韻生動,幾可亂真,為廣大的書畫藝術愛好者提供一睹歷代名書畫的神韻風采,同時領略高新科技仿真書畫的神奇技藝的難得機會。
《清明上河圖》(局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