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專家來昆鑒寶遇怪事
《鑒寶》專家來昆鑒寶遇怪事
《鑒寶》專家來昆鑒寶遇怪事
《黃賓虹山水畫》鑒定證書竟一真一假
專家感嘆 古玩這行當的水太深了
這把小壺也有兩種說法
核心速讀
古玩風日漸盛行,可其鑒定不但讓普通藏家為難,連專家、學者也頗感棘手。上周,從北京來昆明參加古玩鑒定的央視《鑒寶》欄目專家潘深亮教授就遇到一件怪事:一位老人手持的書畫鑒定證書竟冒用他的名字。潘深亮感慨地說:“證書不是我寫的,社會上怎么造假我實在沒法管。古玩這行當的水太深了,有時我們這些暴露在陽光下的專家多講幾句真話就會招來打擊報復甚至殺身之禍。”
北京專家來昆鑒寶引風波
1月12日、13日,云南省收藏家協會邀請潘深亮等幾位北京專家、教授來昆做收藏品鑒定。在云南古玩城鑒定現場,眾多收藏愛好者帶上珍藏的寶貝前來請專家鑒定。據介紹,此次共收到將近300件收藏品。主辦方規定,是古董且藏家要求出具證書的就出具證書;不是古董的就不出具證書。按每證1500元的標準收費,現場專家共出具了21本鑒定證書,其中僅3件書畫出具了證書。
鑒寶活動結束后,記者在現場卻意外地聽到了不同聲音,稱有的假古董被鑒定成了真古董。一位資深藏家指著一件藏品告訴記者,這件東西根本不是真古董,可專家卻說是真的。而另一位藏家則說自己挑了10件寶貝來請專家鑒定,卻一件真品都沒有。
風波一一把紫砂壺兩種鑒定結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類似的情況并不少見。
半個月前,藏友吳先生把花高價買來的一把紫砂壺送至云南某收藏品交易市場請專家鑒定,5位專家一致認為這是新品,并非古董。
隨后,吳先生來到潘家灣文化藝術品收藏市場,請云南收藏品協會的專家鑒定。胡永年等幾位專家通過鑒定,認為該壺是哥釉百及碎紋提梁紫砂小壺,款設“內務府督造”屬陽文楷書款,器型規整,釉面滑潤,銘文正規,應為清晚期官窯督制,具有收藏及觀賞價值,同時出具書面鑒定文字。
同一把紫砂壺,卻有兩種鑒定結果,誰對誰錯?吳先生感到茫然了。
風波二“這本證書不是我簽的”
1月12日,聽說潘深亮教授等專家來昆做鑒定,76歲的老人楊鈞拄著拐杖來到云南古玩城,想弄明白他手上兩本落款均為“潘深亮”,字跡卻不同的鑒定證書究竟哪個是真是假?反復端詳后,潘深亮指著其中一本說:“不是我的筆跡,這本證書我沒做過,是假的。另一本證書確實是我簽名做的。”
楊鈞說,去年7月7日,他聽說昆明歷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邀請潘深亮來古今通寶從事書畫鑒定,就帶著珍藏的《黃賓虹山水畫》前來鑒定。隨后,他拿到了從北京寄來的落款為“潘深亮”的鑒定證書。拿到這本花了3200元的簽名證書沒幾天,昆明歷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又打來電話對楊鈞說,證書編號出錯,需要更換。過了一段時間,新證書寄來了。楊鈞看后很是納悶,落款都是“潘深亮”,可字跡怎么不一樣。與潘深亮接觸后,他才知道第一次寄來的證書是假的。
解決方案退錢可以但要收回證書
鑒定證書落款是“潘深亮”,可潘深亮卻說是假的,這是咋回事?
昆明歷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白偉華解釋,由于當時來現場要求鑒定的人太多了,潘教授來不及出具證書,而楊鈞又希望證書早點到手,就由潘教授書面委托了助理人員以其名義出具了證書。記者問:“如果是這樣,照理說潘教授應該回憶得起來,不會認定就是假證書呀?”白偉華說:“現在不要責怪潘教授,因為他這樣知名的專家,活動繁忙,記不起來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必須要防止心地不善良,別有用心的人。”
白偉華承認,他們的工作是出了差錯,但畢竟還是給楊鈞出具了一本由潘深亮簽名的真證書。期間他們曾與楊鈞多次協商,可對方要求退錢。他們提出退錢可以,但要收回證書,對此楊鈞不同意。白偉華同時保證,“我們絕不會把假的(古董)做成真的,把真的做成假的。”
專家提醒收藏古玩要多聽多看
據云南省收藏家協會會長李德昆介紹:“假證書太令人氣憤了,這在此前的云南收藏界聞所未聞。畢竟古玩市場沒人打假,也沒法打假,因為幾百、幾千年的東西,只能靠分析鑒定,鑒定受能力、標準、水平、人品等許多因素的局限。”他認為,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協會功能越顯得重要,協會就是服務,就是通過流通促進收藏,通過收藏搞活流通,幫助人們提高收藏品鑒賞能力,使收藏市場走上正規軌道。同時他也提醒市民在收藏書畫、瓷器等古玩時多聽、多看、多問,避免上當受騙。
■ 人物簡介
潘深亮,1937年生,湖南瀏陽市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鑒定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培訓部客座教授。自2004年9月起,多次參加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擔任書畫方面的鑒定專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