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考古 福建發現史前新遺址
中美合作考古 福建發現史前新遺址
中美合作考古 福建發現史前新遺址
經過在福建東山島上二十多天的野外調查,中美合作開展的福建沿海史前遺址考古活動又獲進展,發現了多處史前新遺址。此間《海峽都市報》今天報道,此次考古調查由美國夏威夷畢士譜博物館、福建博物院、廈門大學、東山縣博物館聯合展開,已發現兩處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貝丘遺址,一處新石器時代墓地遺址,一處青銅時代巖畫,一處宋代村落遺址,以及十多處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遺物采集點。
據中新社福州一月十七日電,同時,考古人員還發現成堆狀的陶釜殘片,推測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年代與大帽山遺址相當;還采集到石釜、凹石、陶環、陶罐等古人類遺物。
負責此次考古調查的專家稱,這些遺址表明史前人類在東山島活動頻繁,在末次冰期的時候,海平面下降,東山陸橋連接臺灣與大陸,這里的人類極有可能移民至臺灣。
近年來,國際考古學界興起了對南島語族的研究熱。研究顯示,公元前四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之間,中國東南沿海的新石器時代居民進行了一系列積極的移民,他們經過臺灣到達了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群島與太平洋的西部,這些島嶼上的居民通稱為南島語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