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發現古絲綢之路駝隊足跡
洛陽發現古絲綢之路駝隊足跡
洛陽發現古絲綢之路駝隊足跡
歷時1年的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發掘工作近日結束,此次考古人員在定鼎門外不遠的分別屬于晚唐和北宋初年的路面上,發現了大量人和動物的足跡及車轍痕跡。
據新華社鄭州1月16日電,這些足跡及車轍痕跡清晰完整,讓人依稀看到了當年定鼎門外車水馬龍的熱鬧場景。尤其是駱駝蹄印的發現,為「洛陽是絲綢之路起點之一」說提供了新的佐證。
據專家介紹,「定鼎門」是唐代外城郭門,也就是當時的國門,大面積的駝隊印記就出現在城門門口,城門內還發現了印有深深車轍的石質路面和整排的柱礎石等珍貴遺跡。
據參加發掘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洛陽唐城隊隊長陳良偉博士推測,定鼎門外為古洛河河道,因而使定鼎門在530年間,一直被水患所困擾。
陳良偉認為,定鼎門外晚唐和北宋初年路面上的人和動物足跡及車轍痕跡能夠保留下來,非常偶然。大概是在一場大雨之后,大量人、動物和車輛從這條道路上經過,因雨后土質松軟,所以留下了清晰的印跡。這些印跡留下之后不久,一場洪水來到,洪水攜帶的淤泥掩埋了這些印跡,使這些印跡歷經千余年而得以完整清晰地保存下來。
「在兩個不同時代的地層中都有人和動物足跡及車轍痕跡的發現,說明當時水患的頻繁。」陳良偉說。
在遺址坑道內,除了人、駱駝等的腳印,還有數十條古代車轍印跡,車轍很密。陳良偉認為,遺跡的發現,說明一千前洛陽是當時重要的交通通道,而駱駝腳印證明洛陽當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保持著重要的商貿往來。
從2006年12月開始,配合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公園建設,考古人員對定鼎門遺址進行了長達1年持續不斷的考古發掘,發掘人數參與最多時達到300多人,少時也有幾十人,發掘總面積達到7000平方米。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是全國百項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目前洛陽正在設法對其實施保護。
洛陽大遺址保護工程辦公室主任李永強說,唐朝時中原與西域的政治、經濟和商貿活動非常頻繁,主要通道是絲綢之路,商人們用駱駝把中原的絲綢、茶葉等運到西域,把西域的玻璃、彩色顏料等運到中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