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磚馬”:磚上貼磚歷百年
“刻磚馬”:磚上貼磚歷百年
“刻磚馬”:磚上貼磚歷百年
時間:2008-01-17 00:00:00 來源:
收藏
>“刻磚馬”:磚上貼磚歷百年
馬順清的作品《龍鳳》
今晚賀歲書《津沽能人》選登(4)
他創造了“貼磚法”,在底磚上用自制的黏合劑粘貼小磚增加厚度,使作品的空間加大,現咫尺千里之妙,且百年牢固。
我國的刻磚藝術遍及全國各地,要論地方風格突出而又質量上乘者,南方當首推蘇州,北方則要數天津了。
清道光中末葉,天津刻磚藝術才發展成為獨立的行業,馬順清則是天津刻磚隊伍的重要創建人。馬順清的作品構圖飽滿、刀法沉著有力,具有豪放、樸實的特色。為了加強畫面的景深與層次,他還創造了“貼磚法”,即根據構圖的需要,在底磚上粘貼一塊小磚以增加原磚某一局部的厚度,使作品的意境深遠,空間加大,以體現咫尺千里之妙。
刻磚是建筑的外檐裝飾,要長年承受風吹雨打太陽曬,所以粘磚用的黏合劑必須是特制的。馬順清在長期實踐中研制出黏合劑的配方:松香四份,黃蠟一份,研碎后加水攪勻,煮成粥狀,晾干成塊狀備用。需要貼磚時,先將兩磚的接觸面磨平,然后將磚加熱,再把黏合劑均勻地涂在磚面上,貼好后用重物壓緊,冷卻后就非常牢固了。黏合劑中,松香起黏合作用,黃蠟有防水功能。天津市內一些老建筑上使用黏合劑粘貼的磚雕,雖然經歷了百余年的風風雨雨,仍然完好無缺,很少脫落。
貼磚技術的發明確立了天津刻磚藝術淳樸、豐滿、細膩的藝術風格,顯示了天津刻磚藝人無窮的智慧,更能體現出他們鬼斧神工的技巧。
劉鳳鳴繼承和發展了馬順清的貼磚技藝,馬氏貼磚只貼一塊,而劉鳳鳴則根據構圖的需要,在一塊底磚上分別貼磚多處,使畫面的凹凸多、起伏大,他的作品無論從正面觀看還是從側面欣賞,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以上文圖選自即將出版的彩色圖文書《津沽能人》,選登時有刪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