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家評說:百年郭味蕖
眾家評說:百年郭味蕖
眾家評說:百年郭味蕖
古人讀書皆有記錄,等身著作,無非日積月累而成。王伯厚《困學紀聞》,顧寧人《日知錄》,莫不朝斯夕斯,丹黃涂乙,取精用宏,卓然成家。知人論世,尤為讀書之要。味蕖學兄,博覽群書,旁搜藝事,出其平生所輯《朱元明清書畫家年表》見視,綱舉目張,皆能有條不紊。足徵劬學嗜古,鉅細不遺。荀卿有言:‘其為人也多暇,其出人也不遠。’抗心賢哲,度越尋常,余于是編有厚望焉。
——黃賓虹為郭味蕖著《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所撰序言
郭君對于中國遺產問題已有著作多種,所涉頗廣泛,倘給予機會集中精力為之,當有成就。
——徐悲鴻院長為郭味蕖《中央美術學院聘任核定表》所寫推薦意見
味蕖畫筆工矣,予九十二歲得獲觀三復。
——齊白石題郭味蕖畫《三友圖》
開圖草里驚蛇亂,下筆階前掃葉忙。
——齊白石為郭味蕖寫的對聯
郭味蕖君,精研六法,山水花卉,力追明清各家,極有神似處。君狀貌奇偉,美須髯,精于篆刻,復工書法。論畫精確,頗中時習。
—— 于非廠《郭味蕖北平畫展評價》
味蕖君,早年負笈申江,從事于西洋畫,名噪一時,近年曾從名畫家黃賓虹先生游,有青出于藍之譽。又足遍大江南北,搜集名川為畫材,因其輪廓之準確,筆墨之老練,更能體貼宋元人之維妙寫生。
其筆墨之挺拔,落筆之嚴謹毫不失古意,重巒疊障,清溪飛瀑,一筆一劃,一草一木,均不虛著,于渲染更見工夫。
——陶一清《郭味蕖北平畫展評價》
郭味蕖以畢生精力從事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歷史研究和創作實踐,對花鳥畫的推陳出新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花鳥畫的創新,能在內容與形式上有所突破,關鍵在于我們這一代人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熏陶,用新的立場觀點去認識和發現自然界的生活情趣。郭味蕖在新中國誕生以后,向傳統學習,向生活學習,經過艱苦實踐,為花鳥畫的推陳出新,作出了富有成果的探索。在內容與形式兩方面都有所突破。
郭味蕖用了二十多年時間編寫的《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以及《中國版畫史略》等著作,在整理中國畫遺產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寫意花鳥畫技法十六講》是他藝術實踐經驗的總結。他的這些貢獻無愧于人民對他的期望。
——葉淺予《郭味蕖遺作展前言》
人才難得。造就一個藝術家,要有許多條件:個人的稟賦、家庭的熏陶,環境的習染、師友的啟導、傳統的影響、深厚的學養、非凡的勤奮等等。對中國畫家來說,歲月的積累是一個重要的條件。十年動亂中味蕖身心受到摧殘,他在重病中還奮力寫書作畫,并整理了《寫意花鳥畫創作技法十六講》、《藝話》、《疏園集》、《散翁散記》等著作。這種忠誠于藝術、為藝術奮戰到最后一息的精神是多么可貴!我撫今追昔,不禁老淚縱橫,感慨系之。味蕖的藝術成就,有目共睹、不待辭費;而他的為人,只有深交,才得盡知。我重其畫,更重其人。
正當他年富力強,藝術已臻成熟,正獨辟蹊徑開宗創派大有作為的時候,正當人們以期待的目光注視畫家在藝術創造特別是花鳥畫的推陳出新上有更大的突破和成就的時候,卻過早地離開了我們。他畫格超俗,才識過人,又正屆藝術的秋熟季節,可是他沒有來得及收獲,就離開了他一生辛勤耕作,心血澆灌的土地,這怎能不使我們哀嘆惋惜呢!
味蕖和人民在一起,他投身于沸騰的建設社會主義新生活的激流中,思想感情變了,筆墨技法也變了,時代特征和個人風格也更鮮明了。味蕖不愧是當代花鳥畫承前啟后、推陳出新的重要畫家之一。
——潘絜茲《學如耕稼到秋成》
“語帶煙霞從古少,學如耕稼到秋成。”(郭味蕖聯語)這一楹聯的內涵寫出了一種人生的事業觀,既表現己身,也示于人。人各有志,有志者只有在畢生辛勤的躬身耕耘中去覓取秋成。只有情操高尚,虛懷若谷又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人,才能取得和嘗到秋成的真諦和甘苦。味蕖畢生以畫道為樂,雖在收獲之時不幸遭受暴風雨的摧折,但卻取得秋成。他雖然過早辭世,但其品格和業跡已為專家和廣大群眾所稱道。
味蕖的“天賦”很高,在青年時代就名滿故里。他在社會生活中養成一種靜觀、養心不事交際,外靜內秀的品格。三十年代初他在上海學習西畫,從山東來講,是最早接受和傳播西畫知識的人。我們曾一起組織抗日劇團,味蕖擔任著導演和舞臺監督,公演時曾哄動全城。濰城淪于日寇鐵蹄之下,他憤然留起了長須閉門不出,以示反抗。他專心于中國繪畫理論與技法的研究,并致力于山水,繼而花鳥,直至詩、書、畫、印齊攻并收。解放后,味蕖積極接受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教育和社會主義的熏陶,對待中國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他大膽突破了花鳥畫的陳規戒律,在表現方法上開拓出一條三結合的嶄新途徑。由于他的天賦,和堅實的西畫基礎及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使他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藝術潛能,在花鳥畫創新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于希寧《懷念味蕖硯長》
百花齊放繪百花,如今花卉數郭家;
勝似徐黃創新體,東海故里人人夸。
郭味蕖故居陳列館開幕敬賀
——李樺
說劍增慷慨,琢玉思堅貞。
——董壽平
當代名家孰與儔,毫端百卉腕底收;
十年浩劫成灰燼,仍是丹青一巨頭。
——婁師白
生當盛世正逢時,死于憂患豈其宜。
兩深入與三結合,先生百代儀范垂。
筆底江山開生面,畫里花鳥發新姿。
無限深情無限愛,留與后人長相思。
——潘絜茲
高山安可仰,誌此揖清芬。
——錢紹武
對郭味蕖先生的回憶對我來說是極親切又帶著苦澀的。之所以親切是因為郭味蕖先生曾經在五十年代有好長時間在徐悲鴻紀念館工作,我們曾經有很長時間共事,他來紀念館工作的時候,當時就有很多著作,如《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很重要的著作都在這以前就完成了。
后來中央美術學院要調他去擔任花鳥畫科的主任,當然,紀念館很舍不得他走,但是為了發展他的才華,也為了培養更多的學生,我們忍痛割愛,他調到中央美院培養了很多學生,而他的藝術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文化大革命爆發,我最后一次見到他是在王府井大街上,彼此點頭,在那個時候,連話都不敢說。他沒對我說任何話,但我跟他說了一句。我說:“郭味蕖先生,人民會公正地對待你。”這是我最后與他說的一句話,他點了點頭。后來聽說他不得已離開美術學院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患病得不到很好的醫治的情況下,郁郁以終。
——廖靜文《郭味蕖藝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郭味蕖先生是位非常有成就的藝術家。他是謙虛而不自妥,自信而不自負。今天看郭味蕖先生這些成就,我就感到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多么重要。郭味蕖先生就是繼承傳統又有創新,又具個性方面的一個典范。
名不是封出來的,是自然形成的,在60年代初期,真正懂藝術的人都能感覺到,郭味蕖先生在當時所起的作用和達到的成就。
—— 靳尚誼《郭味蕖故居陳列館開館座談會發言》
郭味蕖先生是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花鳥畫大家,同時又是著名的美術史論家,他所著的《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中國版畫史略》《寫意花鳥畫創作技法十六講》是現代美術的重要文獻。郭味蕖先生是中央美院中國畫系花鳥畫科的創建人,對花鳥畫教學體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花鳥畫的教學及藝術創作中,始終致力于在傳承基礎上的演變和創新,其寫意花鳥畫既有豐厚的傳統筆墨內涵,又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集中體現了一代國畫家立志變革中國畫的信念和探索印記。
——潘公凱《百年足跡》講話
我認為郭先生在中國繪畫史上獨樹一幟,是從傳統中創新的杰出典范,是從生活到創作的杰出典范,也是繪畫與書法結合的優秀典范。先生以雄厚的傳統功力,廣泛修養作為畫外功、字外功,特別是史、論、文學方面的修養,西畫方面的修養變為營養,保留著民族的大風格。
—— 劉炳森《紀念郭味蕖先生誕辰九十周年研討會發言》
中西繪畫兩層根基,理論與實踐雙軌同步,是中國近、現代許多大藝術家的共同道路。郭味蕖也是這條造就大師的道路上的后來者。這條畫家兼學者的廣采博取的道路,充實了他的學養,并使他得以從縱的歷史演變及橫向的對比聯系中得以把握了藝術變革的規律,為其更新花鳥畫藝術的觀念,攀登花鳥畫新高峰奠定了基石。
——劉曦林《郭味蕖評傳》
在廿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郭先生是轉換文人畫的一個代表性人物,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重要的影響,郭先生是非常有成就的學者型畫家,他是畫家兼學者,兼美術史家,又是美術教育家。他藝術修養的深度和廣度,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駕馭能力和生發能力都對我們深有啟發。
我們研討了郭先生與大自然之間進行精神往來的天人合一、物我之間的關系,他對美的意境的發現與表現;他清朗、剛健、淡雅、含蓄、雋永的風格,既有鄉土情,又似田園詩,又具書卷氣;我們看到他的作品感到如新畫的一樣,這不同于那個時代標語口號式的作品;他遵從了藝術規律,他史論研究與創作雙軌同步的思路,他完善處理書法與筆墨之間的關系,他消化西洋畫又不留痕跡,他對山水畫的研究;總之對郭先生藝術的研究對提高花鳥畫藝術格調、對提高所有美術作品的藝術格調都具有現實意義。
—— 劉曦林《郭味蕖先生學術研討會發言》
郭味蕖是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學者型藝術家,他研究的廣泛與深入,在畫家中是極少見的。當我們研究他的繪畫成就時,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因為他從學者的角度出發,把繪畫史論與創作當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來研究,從歷史演變、民族精神、藝術規律、生活實踐、技法創造等多方面,做全方位整體研究和創作實踐,這正是他的治學道路和過人之處。
—- 郭怡孮《取諸懷抱》
郭味蕖是一位學者型畫家。他治學與繪畫并進,以根究承變的實踐精神和嚴肅務實的進取意識,開拓了美術史的研究領域,并且在以學養真知推動中國花鳥畫的古今轉型上,為傳統的花鳥畫注入了生機活力,刷新了小寫意花鳥畫的面貌。
郭味蕖治學領域涵蓋了書畫史、書畫鑒賞、金石學和建筑雕刻史。自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即有《知魚堂書畫錄》、《知魚堂鑒古錄》、《鄭板橋評傳》、《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殷周青銅器釋名考略》、《魏齊周隋造像殘石冊》、《說鏡》、《鏡文考釋》、《中國版畫史略》、《中國古代建筑與雕刻》和《明清四畫人傳》多種著作。遍觀郭味蕖的著作和文章,可以看到三大特色。其一是從基礎研究入手,既不忽視文獻資料,又看重經過鑒別的作品,善于把美術史研究與美術文物的鑒別考證研究結合起來,并以史學的方法和超越前人的眼光進行梳理。其二是突破了傳統美術史著作重文人而輕工匠的偏見,把古代民間工匠藝術家的偉大創造視為研究的重要內容。其三是從推動中國畫順應時代的變革需要出發,評究民族美術的發展規律,從畫史的演變中有分析有批判地總結歷史經驗,把融會貫通的系統知識上升為用以指導創作的理論認識,密切了和當前美術創作的關系。正是這種研究,使他不僅不忽視文人畫,而且比前人更看重行家畫和民間年畫、版畫,還使他能夠看到工筆寫生與率筆寫意間的相輔相成,洞悉師造化與師古人的辯證關系,最終從整體上從發展中把握了傳統的精髓、變革的要義和既不斷發展又一以貫之的民族繪畫特點。
——薛永年《郭味蕖的治學精神與繪畫成就》
像郭味蕖這樣以中國傳統為本的中西融合具有特別意義。吸收外來營養而又充分保持自己的傳統特色,是獨立的民族藝術所應有的品質,也是多元文化存在的基本前提。
郭味蕖早年一直學習、研究西畫,并探討中西合璧。他晚年回顧這段經歷時說:“那時教一種中西合璧的畫,后來感到很無聊,對藝術提高不大,便考取了故宮博物館研究班,開始了踏實專心地臨古畫學傳統時期。”
郭味蕖要拒絕的,是膚淺的“中西合璧”,與其兩方面都不深入,不如立足并深入一方。我以為這是20世紀藝術最重要的歷史經驗之一,其價值,怎么估計也不過分。
因為郭味蕖“對傳統有很深的理解”,所以能在“創作上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不像“有些人一搞創新就不要傳統了”。而且,正因為“傳統很有根底,他的創新作品才很有內涵,很有學養”。可惜的是,許多缺乏傳統素養與認識的人,無法領悟這一道理的深刻意義。
同是在“深入生活”的口號下寫生創作,有的人守著老面目,舊瓶裝新酒;有的人變新了,卻很“夾生”。這種不同,與畫家對“深入生活”的不同理解不同實踐有關,與畫家的藝術素養、技巧有關。郭味蕖成功的條件,除了修養好之外,還因為他有新鮮的感受,有真誠的表達,有創造性的藝術處理。
——郎紹君《以傳統為本-論郭味蕖》
從郭味蕖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與寫實派的明顯不同。他強調造型的似與變,形似是必要的,但是低級的,以形寫神才是高級的。這并不是新觀點,而完全是傳統造型的基本觀點。入門要形似,但這是第一階段,只有以形寫神才是高級的。我想郭先生講的造型的似與變,不是從西方來的,完全是中國傳統。他遵從的是傳統法則,他實踐中也和以徐悲鴻為代表的寫實派是有距離的,而更接近傳統繪畫。
雅正清逸。雅正是他有儒家入世的東西,有君子之風,關心世界,關心世事,很正,不斜、不狂、不怪。清逸是老莊的思想,很瀟灑,很疏淡,有超然氣。這說到底與他的修養有關,既有儒家的入世又有道家的超脫。即便是表現現實生活靠近政治的一些題材也有一種超淡的氣息,這非常難,靠他文化的修養,做人的修養。所以我覺得他的畫雖然風格不是十分強烈,但格調很高。而格調我認為甚至是比風格更重要的東西,在傳統畫論里,格調是一個藝術家藝術作品的生命線。
—— 郎紹君《郭味蕖藝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由于有治史的觀點,他一定不會較一時之短長,不會急功近利的。他在藝術創作的時候,一定是從歷史的長遠的眼光考慮的。雖然郭先生在其創作旺期就去世了,但已經創作出豐富的具有歷史價值的作品來。這是我從郭先生的作品和著述中想到的第一個問題。郭先生的藝術是一座寶庫,遠沒有開發完。
—— 顧申《郭味蕖藝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郭先生是考慮怎么樣把傳統的變成現在人們喜聞樂見的東西。把傳統的梅蘭竹菊進行改造和發展,有很大的突破。我覺得郭先生不是從西畫來,他根本的成就還是來自傳統,來自對中國傳統的深厚了解,來自對中國筆墨的駕馭能力,形成了他的了不起的成就。人的成就常常是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產生的。
—— 李樹聲《郭味蕖藝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我覺得對郭先生的評價“無論怎樣評價都不為過”,我們應該充分肯定郭先生作品的時代意義與他的創作道路。他的作品是花鳥畫創新的一個典范,而且是劃時代的,所以人們紀念郭先生,給與很高的評價,我覺得是當之無愧的,他的畫風曾經影響了一代人,影響了一代風范,
—— 裘緝木《郭味蕖藝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郭味蕖老師發掘了花鳥世界中所蘊藏著的、符合于現代人審美觀念的自然美,并力圖在花鳥畫中加以充分體現。他的推陳出新正是融合了古今優秀技法為表現他所感受到的自然美 服務。
——莊壽紅《正不必作前人墨奴—懷念郭味蕖老師》
郭先生的作品是把典型突出出來。比較平民意識的、大眾能夠接受的、喜聞樂見的、清新明快的風格,這和當時的社會心態和社會氣氛有關。郭先生常看常新的藝術和當時社會有關,他是當時畫家中的佼佼者。郭先生是真誠地表達時代感情,不是勉強的,雖然時代對他是不公正的。
—— 王仲《郭味蕖藝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我確實感到郭先生是一位沒有被充分認識的大師,他的花鳥畫創作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 杭間《郭味蕖藝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中國畫追求的含蓄、中正、平和,一種真正的養心養目,這些方面是西畫所不及的。耐心看郭先生的畫越看越有味,內在的東西值得細品,對當代人來說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他的作品都不是舊程式的,但中國畫意極濃。作為學者型畫家他對畫的思考縝密,落筆有據,在工寫之間取得均衡,在寫生和筆墨之間取得一種高層次的均衡。他是平和的,集幾十年的修煉達到的一種境界,要品郭先生的畫需要深入細品,要有修養、有品位才能共鳴,才品得進去。
郭先生的畫明朗、樂觀向上,這是藝術家最寶貴的發自內心的真誠,這與文革以來虛假的浪漫主義是有很大的質的差異。郭先生的作品所給予我們的是能跨越時代的、持續給后人的真誠的藝術境界。如果談到中國畫現代性問題,我認為從這個角度應該有一個新的理解。
—— 殷雙喜《郭味蕖藝術研討會發言》
郭先生的理論和創作不僅在當時豐富了花鳥畫傳統,而且觸及到很多中國畫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到現在仍是熱點的問題。比如: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寫生和臨摹、筆墨與色彩、學養與技法等等的關系,這些問題郭先生都有獨到的回答。
—— 王鏞《郭味蕖藝術研討會發言》
歷史上每一個時期都會產生具有時代風范的藝術大師,所謂時代風范是具有一定前導性,并對繪畫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典型藝術風格與代表。郭味蕖先生則是20世紀中后葉我國當之無愧的具有時代風范的花鳥畫藝術大師。
先生真實、生動、優美的寫實筆墨造型,不但樹立了花鳥畫筆墨造型的一種十分正統的樣式,同時也確立了花鳥畫一種十分嚴謹而講究的筆墨造型典范。
郭家樣式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藝術觀的一個積極的成功產物,它以自己的表現特色和技法為現代花鳥畫開辟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它已經成為花鳥畫一個時代有代表性的典型樣式。郭家樣式必將在中國繪畫史和中國畫壇永遠閃爍著它燦爛的光彩。
——李魁正《論郭味蕖的花鳥畫藝術》
二十世紀美術是在走向現代。只有少部分優秀的大家,完成了這個課題,從而樹立了各個典范。郭味蕖先生盛期的藝術與他學習西畫、研究歷史、研究中國文化和周邊藝術的逐漸積累這個大背景是分不開的。當他轉到用中國畫語言作為著力點的時候,他的全部修養都在這里體現出來。現在我們面對他的畫,仍然可以感到有一種非常牢靠的現代感,他很好地完成了歷史給予的課題,留下來的是典范作品。
郭先生的作品是極耐品味的,通幅作品的高度和諧是極難得的,這是學者型畫家的特質。今天在高度快捷的信息時代,對待傳統出現了較嚴重的斷章取義,把傳統當字典,而不是一本深厚的大書來讀,出現了作品雖多而氣象不足的弊端。研究郭味蕖先生的作品,很有現實意義。
—— 范迪安《郭味蕖藝術研討會發言》
郭先生是繼往開來的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大畫家,他的影響很大,學生千千萬萬,很多學生都成為當前美術界的中堅力量。
——劉勃舒《郭味蕖銅像落成典禮上的講話》
在花鳥畫中郭味蕖尤其是十分重要的。他不是表面上的創新,而是本質上的創新,然后是全新的對象,全新的構圖。使我感到最重要的是郭先生理論、技法上的研究,他很早就搞起繪畫理論和繪畫教學研究,這是非常寶貴的藝術財富。
——錢紹武《郭味蕖故居陳列館開幕紀念會發言》
郭味蕖先生豐富的學識和他勤奮的創造,集中地在他的花鳥畫中體現出來。他的花鳥畫題材來自平凡樸素的勞動生活,他所創造的花鳥畫境界明朗大方,充滿著清新的氣息和鮮活的內涵。有著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反映了文人氣質和風采。在花鳥畫中開辟新風,獨樹一枝,為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繪畫的現代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如許多美術史論家所指出的,他是我國二十世紀畫壇學者型畫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丁士中《郭味蕖藝術研討會發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