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楷第一人”姜東舒仙逝
“中國小楷第一人”姜東舒仙逝
“中國小楷第一人”姜東舒仙逝
前天(9日)下午2時59分,由于呼吸功能衰竭,著名書法家、原中國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姜東舒在浙醫(yī)一院去世,享年85歲。在已故書法大師啟功的眼里,他是“中國小楷第一人”。姜東舒度過了坎坷曲折且清貧、樸素的一生,即使在書畫界的商業(yè)化大潮中,他依然拒絕賣字。
姜東舒1923年3月生于山東乳山,出身貧寒,從小就失去雙親。他早年在北京門頭溝煤礦當過童工、學徒。21歲時加入新四軍,在文工團擔任作詞作曲,從事文藝宣傳和新聞工作。1950年,他作為《浙江日報》的戰(zhàn)地記者,親臨一線報道了舟山的解放。解放初,他到浙江省文化局工作,以“蘇東”的筆名發(fā)表了大量詩歌。在十年動亂中他受到迫害,改革開放后獲平反,從1984年起他擔任中國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使硬筆書法在近20多年內步入正軌。
在報紙上一遍遍重復練字
“爸爸患有肺氣腫已經(jīng)幾十年了,后來引發(fā)了呼吸功能衰竭,2002年住進了杭州紅會醫(yī)院,后來轉到浙醫(yī)一院。2003年好轉后出院。去年4月,他的病情嚴重惡化,再度住進了浙醫(yī)一院。”姜東舒的大兒子、浙江音樂廳總經(jīng)理姜方曉說,“他這個病,最早是因為十年動亂期間沒有煙抽,自己卷劣質煙草抽而留下的。因為體質弱,一直沒好,一發(fā)作就咳得厲害。”
姜方曉告訴記者,聽聞噩耗,昨天毛昭晰、錢法成、孔祥友等都趕到他家吊唁。
“生活上異常艱苦樸素,藝術上卻精益求精,這就是我的爸爸。”姜方曉回憶道,“以前練書法時,因為家里窮,珍貴的宣紙他都留給我們練字,他自己便在報紙上練,為了節(jié)省報紙,他第一遍用淡墨寫,然后一次次加深,在一張報紙上可以重復多次。而且,他生活中的不拘小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他會兩個褲腳一個高一個低地出門,也會一只黑鞋一只咖啡色鞋地出現(xiàn)。吃飯時,他都是一把大蔥、一個蘿卜沾醬吃,頂多加個煎餅。下放農(nóng)村時,一個月只能吃一次肉,他舍不得吃,就裝在瓶子里給我們吃。”
1991年轟動日本書壇
從事書法活動50余年,姜東舒篆隸真行草諸體皆精,尤其是他的楷書為世所公認,“筆無妄下,中鋒巧變,如環(huán)之無端”。同時,他的詩詞著述頗豐,內容以反映時代見長。
曾與姜東舒一起共事過多年的省書法家協(xié)會秘書長楊西湖,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在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姜東舒就以其清新典雅的小楷,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書法家的注意。而姜東舒的隸書也讓楊西湖折服:“姜老最早臨摹的漢隸其實是比較刻板的,但是他特別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想法,把篆書中的一些特點結合進去,通過上下左右結構的全新組合,完全突破了傳統(tǒng)的束縛。這種獨特的篆隸,筆勢靈動,自成姜體風格。”
1991年秋姜東舒應日本國際通訊社之邀,赴東京舉辦個人書法展,被日本書法界稱為“東京第一次看到了這樣高水平的現(xiàn)代書法家的書法展覽。”
別人賣字賺大錢 他給人提筆不收費
10余年來,書畫界全面走向市場化,書畫價格如火箭般上升,許多名家因此而致富。可是姜東舒卻咬定一條原則——不靠寫字來賺錢。
“遇到上門求字的人,我們家老先生幾乎是來者不拒,而且從來都是大方奉送,并不提一個錢字。”姜東舒妻子黃寧鳳對記者說:“別人看見他這樣,覺得他傻,對他說:‘別人都拿字賣了大錢,你怎么還這么送?’他只是笑笑。后來他身體不好,來討字的人還是絡繹不絕,我不讓他寫,他卻還偷偷摸摸給別人寫。”
由于他寫的字流傳到社會上的太多,而且?guī)缀醵际敲赓M獲得的,現(xiàn)在他的字的市場價格也只有每幅幾百元,與他的藝術地位相差懸殊。
“他從不以自己的資歷作價,大多時候甚至無償向我們提供作品。”楊西湖說:“姜老十分支持各種藝術活動,不論是我們單位的展覽,還是一些社會的慈善活動,姜老往往有求必應。他對我們這些后輩都很熱心,哪怕在患病期間,姜老還是會時常打電話來關心又有哪些書法藝術活動,看看有沒有他能幫得上忙的。
據(jù)悉,姜東舒的追悼會將于本月12日在杭州市殯儀館舉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