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展出121幅新老年畫
美術館展出121幅新老年畫
美術館展出121幅新老年畫
時間:2008-01-15 00:00:00 來源:北京日報
資訊
>美術館展出121幅新老年畫
鼠年新春臨近之際,中國美術館從館藏中精選121幅新老年畫,用了整整一層全部3個展廳的規模展出,展品既有明清時期的原模拓本,也有李可染等大師創作的新年畫,新老年畫同臺迎春,這在美術館還是第一次。
各路門神齊賀歲
展覽最吸引人的要數正廳內掛滿一屋的各路門神。除了常見的大將秦瓊、靖德,還有很多特殊的門神,“"女門神"大家可能沒見過,四川綿竹的門神就用了穆桂英造型,其實只要是老百姓心里的英雄,都可以成為門神。
”美術館學術部的馬立明介紹說,“還有一種更早的造型出自《山海經》,傳說有神荼(音:書)、郁壘(音:綠)兄弟二人,專門捉鬼喂虎,后來百姓為了驅鬼避邪就把他們畫在了門上。”
雖然“威武”是門神的共性,但各地門神卻特點各異。馬立明說:“天津楊柳青市井文化突出,人物造型精致,彩繪鮮艷飄逸;陜西鳳翔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文化,門神姿態有板有眼,非常彪悍;山東濰坊的門神被賦予了山東人特有的幽默,動作詼諧,造型古樸;河南朱仙鎮的門神則非常人性化,有些調侃精神,講究人神共處其樂融融的感覺。”
新舊年畫競開顏
展覽的62件套傳統木版年畫,是從美術館4000余件年畫藏品中精選出來的。門神以外的傳統年畫在邊廳展出,其中,年畫《十不閑》是清代“粉本”,“所謂粉本就是當時的稿樣,畫匠繪好粉本,再由刻工去做模。”馬立明介紹,除去年畫的粉本,展覽還同時展出了一塊珍貴的天津楊柳青的年畫刻版,“這些傳統年畫除了具有文物價值,還能讓觀眾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景象,比如這種"戲出"年畫,畫的是大戲,古時沒電視,這些"戲出"要被人們看上一年,所以畫得特別精彩。”而江蘇桃花塢的“戲出”看起來已經很像現在的連環畫了。
另一個邊廳的“新年畫”則收展了近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金梅生、江豐等人創作的59件作品。從清末的“改良年畫”開始,年畫內容、題材就開始關注現實,直至新中國五六十年代的“新年畫運動”,年畫已然變成了一種民間流行的文化載體。馬立明介紹:“延安時期,年畫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成了宣傳革命的好媒體,那時還出現了八路軍、解放軍"門神"。”據悉展覽將開放至2月29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