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到藝術
從技術到藝術
從技術到藝術
吳建平生于大躍進的鑼鼓聲中。那個年代出生的青年,書讀得不多實踐機會卻不少。10歲開始自學半導體無線電技術,高中畢業后在工廠里搞技術工作,他善于動腦,還向人借了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閱讀證,沉湎于查書研究抓信息。上世紀80年代就有“豐收35拖拉機外殼造型”、“拖拉機消聲器”等發明,1991年又發明了一系列超聲波醫用霧化器、魚缸增氧器、美容器、增濕器等,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及國家發明二等獎,同事和朋友笑稱他為“大師”。
不滿足于現狀的吳建平進入媒體后,從事書畫圖片影像等技術工作,大量的書畫作品和眾多的書畫家讓他看到了技術之外的藝術世界,他撰寫了不少人物采訪文章。看著畫家畫畫,突然讓他想到了要改變自己。O型血型的人能兼融各門各派,他向王銘劃學習山水、向王仲清學習人物……后來又拜許藝城等人為師。“偷點技術”是他最初的想法,畫到后來便跳出思維的陷阱,尋找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點。
吳建平抓緊工余時間每天作畫四五個小時,常常畫到深更半夜。他喜歡畫中國人物畫。人物有生命千變萬化,性格不一,姿態不一,習性不一,面貌不一,更適合他不守常規的個性。精打細磨的人物畫費時費力,有時并不討巧;粗獷大氣的筆觸又讓人感到逸筆草草,粗糙簡單。他改變傳統方法,用簡練的勾勒,獨具匠心的配景,再加繁疏相間的線條,工細結合,大寫意與小寫意相融,竟讓人感到既透氣又細膩,人物形象反而突現,栩栩如生,可親可近。他的作品在多家主流媒體及專業報刊《書與畫》、日本《水墨之友》等30多家報刊上發表,2006年任伯年杯全國書畫大賽獲得了優秀作品一等獎、2007年任伯年杯全國書畫大賽作品獲銅獎、并入選“建黨85周年中國名人名家書畫精品展”也獲得獎。他的作品被日本、澳大利亞人士及國內收藏者收藏。1月15日將在靜安文化館舉辦吳建平等四人畫展,相信他的作品會讓你耳目一新。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