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家開始玩時尚,便出現了——可以穿戴的另類藝術
當藝術家開始玩時尚,便出現了——可以穿戴的另類藝術
當藝術家開始玩時尚,便出現了——可以穿戴的另類藝術
時間:2008-01-12 00:00:00 來源:華夏時報
資訊
>當藝術家開始玩時尚,便出現了——可以穿戴的另類藝術
 |
時裝與行為藝術
張曉剛、岳敏君、劉野……當這些在蘇富比、佳士得上赫赫有名的千萬級以上畫家的作品出現在時裝上的時候,人們開始意識到藝術與普通人親近的另一種途徑——在這種另類模式的表述下,藝術品不再只是掛在展覽館里供人瞻仰的東西。
向小麗在現在尤倫斯藝術中心所在的大工廠里舉辦的時裝秀,在時尚界與藝術圈同時引起了轟動。她不只在時裝上使用了中國最頂尖的7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更將秀變成了一種行為藝術。12名模特在一個兩三米高、底部裝有20厘米清水的玻璃盒子里款款走動,每人都根據穿著作品的特點擺出不同的造型。
“和藝術家在一起,做的衣服比較有趣味,我最早開始做服裝時就是想做符合藝術家口味的衣服。”到現在還對服裝剪裁不甚了解向小麗說,把當代藝術放在服裝上的創意,就是她對傳統中式服裝突破性改造的成果,“當我拿著這個想法和藝術家們談的時候,他們都非常支持我的創意,每人都把自己的畫冊拿給我,讓我隨便挑選適合印上服裝的作品。尤其是張曉剛,他不但提供了作品,還參與了服裝的設計,和我一起探討衣服上的圖案應該怎么擺放才能保持原作的味道”。
向小麗說,做這些藝術化的服裝,必須要面對兩大技術難題:一是協調衣服的顏色與畫作色彩的對比;二是既要將平面的畫作制成可以穿在身上的立體服裝,又要保證不破壞原作。“首先你要從一位藝術家的所有作品中選出最適合衣服的制作和色彩,然后還要協調不同作品在衣服上的不同擺放方式,考慮到印在布料上的畫作不能掉色、不能失真。從開始創意到最終完成作品,花費大約一年時間。”
將藝術作品印在服裝上,只是向小麗融合生活與藝術嘗試的一種形式,她另一件經典的作品,是將臺灣藝術家黃銘哲的作品完全純手工繡在時裝上。近來,向小麗還準備嘗試讓藝術家們直接在服裝上作畫。“我深知一套有意味形式的服裝對人本身的重要性,這種藝術形式能更直接地指向人的視覺感受,有展露人的身份、社會地位、內心修養的集成效果。與藝術結合的服裝出現在生活中,能為平淡的日子增添不少幽默和詩意,畢竟現在的時尚服裝雷同的居多,讓藝術家來玩一下是不同的。”
首飾與雕塑藝術
新一代設計師反對首飾只是時裝補充的說法,他們認為時尚飾品如同裝飾藝術和雕塑一樣,與現代藝術發展密切相關。于是,“實驗藝術首飾”應運而生,它不僅關注首飾的審美、美學價值,還關注它與實驗藝術的關聯。
不久前在京城飾品圈引起廣泛關注的CoCo cat貓體彩繪系列概念配飾,創新發展出了涂鴉的模式,讓同一件普通的首飾造型因不同涂鴉風格有了百變的效果。如最受推崇的“水手喵”、“青貓旦”和“親愛的”三個系列,設計者突破性地給首飾加上了爆炸式的頭發,體現出十足的動感;青花瓷與中式水墨風格的運用,讓西式風格的首飾演繹出中西合璧的效果。在這些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到被打磨、拋光后的不同層面營造出的變幻效果,通過平面鏡狀物體形成相互反射,交匯出一種可視的虛擬空間。
參與貓體彩繪的設計界泰斗陳紹華說,目前西方的首飾藝術推崇者們,非常強調“首飾是從雕塑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形式”的觀念,“身體雕塑”、“佩戴的雕塑”和“人體藝術”這些術語經常出現在現代首飾藝術家口中。“近年,歐美的首飾設計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設計師們強調在設計中擯棄身份象征的觀念,提倡對材料的多樣性和非貴重金屬等陌生領域的探索,主張以觀念取代形式要素,強調首飾的實驗性和觀念性。”
推崇“實驗藝術首飾”的藝術家們,一直質疑首飾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人們看重的是金屬材料還是創作者的靈感?“我們在試圖追求一種首飾的內在意義與自己的生活相融合。首飾將不僅是一種自我個性宣泄的符號,它會成為人與人之間達成更好溝通的標識,藝術家恰恰是這種信息交流系統的創造者。”陳紹華說。
手袋與裝置藝術
外表看起來,只是個可以放在掌心里的小圓球,將這個小球的中間部分拉開,再慢慢展開,它便赫然變成了一個超大型購物袋。這便是藍玉宛的超現實主義手袋設計之一。
藍玉宛沒有告訴我她的名字,因為她手袋的設計在圈子里非常出名,人們都習慣地把她稱作“藍玉宛”。
“我認為包的概念應該是敞開的,它實際上是種空間概念的濃縮,有時打破常規很重要,你可以加一點樂趣和幽默感在里面。”一直以來,藍玉宛都主張做別人想不到的東西,“我會經常看米蘭、巴黎、紐約等地最新推出的設計,因為你必須了解別人在做什么東西,然后在形式與色彩運用上做出完全不同的改變。我不反對做概念包的設計,但不會常做,設計的概念不只要體現作品的完整性,還要使它有明確的形象,比如適合什么樣的場合、哪種氣質的人使用,每個細節都該為整體服務。”
將青花瓷的形式、威尼斯玻璃制品的概念加入手袋設計中,只是藍玉宛創新設計的嘗試之一,她最喜歡的還是純粹混搭、超現實主義與拆合系列的方式。“我和我的助理最得意的三款作品,一款是整體運用了中式風格的面料,布面上還繡了牡丹,但拎包的部分卻運用了純粹運動風格的螺扣式設計,混搭的對比感非常強烈;另一款是飛碟形的太空包,整體色彩運用了金黃色金屬質地的面料,整個包呈古怪的五角形狀,上面的拉鏈可以完全打開,看起來更像是某種宇宙飛行器;還有一款是類似積木式的可拆合包,包上面有很多條拉鏈,每兩個拉鏈間配以不同色彩的布料,拉上的時候看起來像是包的花紋或裝飾,但拉開后,卻可以把同一個包變化出12種款式和色彩搭配。”
在藍玉宛看來,做有藝術感的手袋就像是在做一種裝置藝術,“你可以做得很超前,但最終還是要回到與人的結合的層面,沒有人使用的包即使再奇特也沒意義。一個小小的手袋,表達出來的卻是主流人群的思維方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