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蛙叫聞荷香當代藝術家挪窩搞創作
聽蛙叫聞荷香當代藝術家挪窩搞創作
聽蛙叫聞荷香當代藝術家挪窩搞創作
周春芽、何多苓等14位藝術家修建的新藍頂藝術中心二號坡地封頂,本報記者提前探營
新聞引子
簇橋藍頂藝術中心的成立,曾引起了國內外藝術界的重視,他們來這里考察參觀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到處打聽哪位藝術家在哪里,一到藍頂藝術中心就可以拜訪眾多藝術家,參觀、購買作品或與畫家簽約。近日,由周春芽、何多苓、趙能智、楊冕等國內14位頂尖藝術家自掏腰包上千萬的“藍頂藝術中心二號坡地”在荷塘月色封頂,周春芽說,“這是藍頂藝術中心經過三年多發展后的一次擴張———在這樣好的創作空間里,我們將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當代藝術家挪窩荷塘月色
去年10月,由周春芽、何多苓、趙能智、郭偉、楊冕等國內14位頂尖藝術家自掏腰包修建的“藍頂藝術中心二號坡地”在三圣鄉荷塘月色破土動工,日前,該項目已經順利封頂。昨(10)日,記者跟隨周春芽來到了他在二號坡地的畫室,新的畫室不僅有200平米的超大畫室,而且還擁有3間臥室,2個會議室,1個陽光房,是一個能夠舉辦小型展覽的綜合性工作室。
在周春芽的畫室旁邊,還有何多苓、郭偉、趙能智、楊冕等14位藍頂藝術家的畫室環列。整個新藍頂藝術中心預計今年6月將全面裝修完成,屆時將會舉辦一次大型啟動儀式和展覽。
好環境窗外就是竹林荷塘
周春芽前日專程和裝修方一起商量裝修的具體方案,他最大的要求就是光線充足。“工作室正對荷塘,需要整幅的大玻璃,估計要在畫室正面安裝8扇大玻璃窗才夠。”不僅畫室需要大玻璃,二樓的陽光房也如法炮制。周春芽的工作室門口有一小片竹林,周春芽覺得竹林不僅可以和遠處的荷塘遙相呼應,而且對安裝了超大玻璃的畫室起到一定的遮蔽作用。
200平米的畫室讓周春芽非常興奮,看著圖紙,周春芽和設計方開始了細節的討論。“這里估計要放兩臺空調。門太矮了,如果作品比較大可能會抬不出去。這間屋子作儲藏室太小了,這堵墻如果不是承重墻,就打掉……”周春芽一邊對照圖紙,一邊在自己的工作室中指手畫腳。經過了兩個小時的討論,周春芽和施工方終于就裝修方案達成一致,周春芽憧憬地說,這里夏天滿塘的荷花非常漂亮,在此畫畫完全就是一種享受。“我的畫室夏天就可以徹底完工,搬過來之后,老藍頂的畫室將成為倉庫。”
顯個性畫家設計各有所好
雖然整個“二號坡地”的畫家工作室有一個統一的代建方,不過在這里建房子的14名藝術家都或多或少的參與了設計。何多苓的工作室是所有畫家中“最嬌小”的,像個四四方方的小盒子。何多苓介紹說,他的工作室走的是一種“極簡主義”風格,比較低調,悄悄“躲”在楊冕的工作室旁邊。不過何多苓在自己的畫室門口圈了很大一塊私家花園。“我比較喜歡這種自然的、田園味的風格,可能會種些花草。”
“擋”在何多苓工作室前面的就是楊冕的“大房子”,說起自己的工作室,楊冕顯得挺驕傲,“我對建筑比較感興趣,所以投入了很多精力,我的工作室完全可以代表我對建筑的一些理念。”很酷的楊冕在工作室一樓面向荷塘處只留了一扇窗戶,其他的都做成了墻體,“如果要賞荷就去二樓。”
已經在北京發展的趙能智的工作室是整個“二號坡地”中離荷塘最近的,懸空的設計非常特別。趙能智介紹說,“我利用了坡地特色,故意讓房子懸空,這樣一來不但能夠保證建筑少受濕氣影響,通風性也非常好。
這次藝術家們進駐“荷塘月色”,與一般的租房進駐不一樣,畫家工作室建設和租金等費用都由畫家們自己承擔,整個項目光是建筑資金就要1100萬左右。“修建工作室的費用都是我們自己出。”周春芽說,“每個人的經濟情況都不一樣。除了少數藝術家可以一次掏出這么多錢外,不少人都要咬咬牙,外帶借一些錢才能湊夠。”采取這種方式尋找新的落腳點,藝術家們是希望有一個好一點的創作空間。
重交流美術館將長期開放
“二號坡地”除了藝術家的工作室之外,還在門口修建了一座700平米的美術館。周春芽說:“我們將在這里展出成都籍、在成都生活和曾在成都生活過的藝術家的作品,讓其成為市民和外地游客了解成都當代藝術的窗口。”
周春芽還透露,“新藍頂最終建成后,我們將組織一次盛大的落成儀式。目前計劃邀請海內外當代藝術家前來參觀,在美術館舉行高檔次當代藝術展,并讓最現代的當代藝術與最傳統的民樂來一次大碰撞。”
周春芽說,14位藝術家離開簇橋后,還有30多位藝術家將繼續留在現在簇橋的藍頂藝術中心,騰出的空間也可以接納其他藝術家。“我們的搬遷,其實可以看成是藍頂藝術中心經過三年多發展后的一次擴張。藍頂不是一個固定的組織,它是一個藝術家自發起來的群落,是為了藝術走到一起來的一個群體。”周春芽感慨地說,“藍頂”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藝術聚落,更是一種精神。他表示,今年進駐“藍頂藝術中心二號坡地”后,這種精神將一如既往地發揚下去。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