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發展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呂立新答記者問
多元化發展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呂立新答記者問
多元化發展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呂立新答記者問
問:您認為2007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出現了哪些新特點?是否能提供相關統計數據?
呂立新:特點一、新記錄不斷經過近兩年的市場低迷,2007年的拍賣市場呈現回暖趨勢,特別是象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匡時國際等具有一定規模的拍賣公司,在07年可謂亮點紛呈,在高漲的人氣支撐下新的拍賣世界記錄不斷誕生。
如中國嘉德2007春季拍賣會的“郵品錢幣銅鏡”專場拍賣成績斐然,連破世界紀錄:一枚民國十八年孫中山像背嘉禾壹圓銀幣金質呈樣試鑄幣以616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創下了中國錢幣拍賣世界紀錄;一張“宣統辛亥年陜西官銀錢號拾兩”紙幣以69.44萬元人民幣創下了中國單枚紙幣拍賣世界紀錄;一枚“金代天眷通寶真書折二”錢幣更是以134.4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了由中國嘉德保持的中國古錢幣拍賣世界紀錄。
中國嘉德在秋季拍賣會上更是創下三項世界第一:國寶級珍品明代仇英《赤壁圖》拍出7952萬元人民幣的天價,不僅創造了中國繪畫拍賣成交價的世界紀錄,也標志著中國繪畫作品的拍賣成交價首次超過一千萬美元級別;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錦色墨(十錠)以448萬元人民幣的高價創下中國古代文房用品類拍品的世界紀錄;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錠的成交價達156.8萬元人民幣,創下了銀錠拍賣的世界紀錄。
2007年4月7日香港蘇富比拍賣,徐悲鴻 1939年創作的《放下你的鞭子》 以7632萬元成交。不僅大幅刷新了徐悲鴻油畫的拍賣紀錄,而且再次創下中國油畫的世界拍賣新紀錄。徐悲鴻作品也成為二十世紀華人油畫拍賣之首。
11月30日晚,北京保利首次中國藝術品夜場拍賣會成交額4.4億,成為本年度國內秋拍季中最為重頭的一場拍賣。其中,清乾隆紫檀方角大四件柜以2800萬元的價格創造了中國家具的世界拍賣紀錄。
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書畫秋季拍賣,100多件拍品總成交價達1.5億港元,全場成交價最高的明代董其昌作品《書畫小冊》冊頁八對開,成交價高達48487500港元,創下董其昌作品最高成交價世界拍賣紀錄。
在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2007年秋季拍賣中陳丹青《西藏組畫》之《牧羊人》創造了陳丹青油畫作品迄今為止的拍賣最高紀錄,成交價3584萬元。
2007年11月19日香港佳士得“瑰玉清雕”玉器珍藏拍賣會上,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以54,087,500港元打破白玉雕刻的世界紀錄。
特點二、精品走強
隨著近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藝術品的需求逐漸增大,那些古代及近代藝術大師作品因其稀缺具有不可再生性而受到熱捧。在這種明顯的供求不均衡矛盾下,一些精品受到熱捧,“物以稀為貴”,價格不斷沖高。
在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匡時國際等國內拍賣行推出的秋季大拍來看,多件精品的重磅推出使古代書畫作品的成交價格得到了不斷刷新,不僅打破了國內外原有的書畫作品成交價格記錄,也使中國古代書畫再次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中最具重量級的藝術品類之一。從成交價格來看,僅中國嘉德一家“古代書畫”專場拍賣,就成交了兩件千萬元以上拍品,其中仇英的《赤壁圖》更使中國書畫的國際價格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另一幅“揚州八怪”之一華喦的《紅樹青山圖》也創出了1960萬元的高價。隨著2007秋拍大戰的愈演愈烈,北京保利、中貿圣佳等拍賣公司推出的古代書畫作品也取得佳績,中貿圣佳徐揚《南巡紀道圖》手卷成交價格達到3696萬元,北京保利文征明的《漁梁紅葉圖》手卷(1521年作)在北京保利也拍得2296萬元的高價。
大師精品依然是“高價”的保證。以中國近現代書畫為例,徐悲鴻的《課徒畫譜》以2049.3萬元成交,《春山十駿圖》以1512萬元成交。北京永樂拍出的傅抱石重要的作品《蘭亭修禊圖》以2016萬元成交。在香港蘇富比秋拍的李可染《婁山關詞意》以1163.3萬元成交,中貿李可染的《千巖萬壑》以952萬元成交。在香港蘇富比秋拍張宗憲書畫收藏專場中,齊白石的《滿堂吉慶》以1008.1萬元成交。張大千的作品在香港臺灣市場受到藏家的厚愛皆有高價創出。
特點三、中國油畫和當代藝術持續增長
2007年秋季,則延續了上半年的增長態勢,以北京保利為例,現當代中國藝術的兩個日場和兩個夜場共推出作品275件,成交金額達3.978244億元。而在中國嘉德推出的油畫和當代藝術的三個相關專場中,則推出作品353件,總成交金額為2.0119456億元。
在作品的成交價格上,在2007年中國油畫成交價格的前10位排名中,秋季成交的拍品占到了6件之多,高價位的作品數量較上半年而言有所增長。秋季突破千萬元大關的作品有39件,百萬元以上的拍品數量也在上半年的基礎上有所漲幅。
在這些作品中,中國早期油畫、以及國際藝術大師的行情漲幅較大。如香港佳士得推出的陳澄波《淡水夕照》(1935年作),以5022.0225萬元的高價摘下了今秋國內油畫和當代藝術拍場的最高價,而吳冠中的《木槿》(1975年作)在北京保利的拍場上創下了3920萬元的高價,陳丹青的《西藏組畫•牧羊人》(1980年作)在匡時國際以3584萬元成交,趙無極的《大地無形》(1956-1957年作)在香港佳士得的成交價格達2915.3025萬元。在秋季拍賣中,尤以當代藝術作品漲幅突出,而當代藝術家的早期作品更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如岳敏君的《希阿島的屠殺》(1994年作)在香港蘇富比的成交價格為3137.0625萬元,創下個人作品成交價格的最高紀錄,張曉剛的《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在紐約蘇富比也以2298.75萬元成交。
特點四、政府出臺相關政策、職能部門加大監管力度
A、國家稅務總局下發文件 強制征繳藝術品拍賣個稅
自2007年5月1日起,個人拍賣字畫古董等財產所取得的收入,需強制繳納個人所得稅。藝術品買賣開始受到國家稅收監管。
意義:國家制定稅收政策,實際上起著杠桿的作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文件強制征繳藝術品拍賣個稅,雖然數額不算高,現在暫時也還無法確定這一政策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影響有多大,但是,這一稅收政策的出臺,實際上是反映政府對待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關注,說明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成為我們經濟社會里一個不可或缺重要組成部分。
B、四件海歸文物拍賣被緊急叫停
原定于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皇朝•誠銘國際拍賣公司秋季拍賣會上拍賣的四件所謂國寶級海外回流文物被北京市文物局緊急叫停,后經權威機構鑒定四件拍品全部為贗品,海外回流文物受到質疑。
意義:現實主義者們看待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從來不否認存在著嚴重的魚龍混雜現狀,而政府這一次重拳出擊“打假”,顯示了政府開始真正履行監管市場的決心,并且賦予了行動。這一事件,不僅給那些夢想打著“回流”旗號而渾水摸魚的人敲響了警鐘,同時,也給那些期待建立誠信而有秩序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人們發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
問: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書畫和瓷器這兩個傳統大項在2007年雙雙創出新紀錄,這是否表示中國藝術品與西方藝術品的整體市場差距正在縮短?這一市場的強勢發展目前還面臨哪些問題?
呂立新:在2007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兩大傳統項目書畫和陶瓷分別創造了新的記錄,但就整體而言,這還不能表明中國藝術品與西方藝術品的整體市場差距正在縮短。創造記錄的只是個獨立的個體,還不能含蓋整個中國藝術品的價值體系。并且,這種差距還是相當明顯。舉例說明,能代表中國近現代繪畫藝術最高水準的齊白石大師,一幅精品現在也就是二、三百萬人民幣,而同時代的西方繪畫大師作品動輒就是幾千萬、上億美元,通過這一點就能看出東西方藝術品價格的差距,并且差距還很大。要縮短這一差距,我認為,首先是國家經濟的發展。隨著國力的增強,藝術品肯定會隨之上漲。相對于我們國家而言,政策的不斷完善、法制規模的健全、藝術市場的規范、行業的自律及誠信、藝術品機構的國際化準備,這些問題解決的好與壞都將會成為左右藝術品市場的健康、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問:當代藝術品拍賣的紀錄在2007年不斷被刷新,您對這一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有何看法?是否存在著虛火過剩?
呂立新:07年,中國當代藝術價格沖高熱情-一漲再漲,到秋季,過千萬元的藝術家由國外蔓延到了國內。先是倫敦飛利浦推出曾梵志的《協和醫院》,以約合人民幣4256.5萬元成交,之后又是倫敦蘇富比以約合4516萬元的價格推出岳敏君《處決》,還有王廣義的《毛澤東AO》以3135.44萬元在倫敦飛利浦易主,張曉剛的《新中國誕生》在紐約蘇富比以約合人民幣2298.75萬元成交,最后,便是蔡國強的《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打破7000萬大關。反映在內地市場,今秋的當代藝術緊跟國際市場,沖破百萬元關口直逼千萬元。北京誠軒推出的岳敏君《音樂》以1125.6萬元成交,方力鈞的《1997.1》在北京保利以1030.4萬元成交,同場中曾梵志的《面具》、劉小東的《笑話》、石沖的《欣慰中的年輕人》分別以1344萬、1232萬和1030.4萬元人民幣進入千萬元的行列。而在中國港臺地區,中國藝術家作品也受到輻射式的影響。在今秋臺北羅芙奧拍賣中王懷慶《金石為開》三聯幅以約合人民幣2044.6萬元成交,趙無極、嚴培明的作品也均突破千元大關。
可以看出,07年是中國當代藝術價格不斷沖高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國當代藝術越來越成為人們空前關注的熱點。
在樓市、股市撲朔迷離的背景下,07年境內外大量資金流向藝術品市場。而當代藝術因具有可持續性及參與性等特征,自然成為資本追逐的載體,而當藝術品本身承載了資本進入市場后,它本身也脫離了藝術的規律,成了少數人掌控的砝碼。
縱觀07年一年的藝術品市場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跡象,在經過07年春拍的狂熱過后,到了秋季整個藝術市場更多地呈現出理性的特點。這說明買家在經過一陣沖動過后,開始慢慢梳理被沖昏的頭腦,用理性和思考重新審視中國藝術品市場。07年秋顯現出的理性的發展走勢讓許多業內人士感到欣慰。
可以預測,08年當代藝術將出現高端與低端兩極化的特征。市場上精品的放量相對減少,市場價格增幅也將相對放緩,甚至有些會有所下降。而那些披著“當代藝術”外衣的偽藝術將會失去市場。
問:您對2008年藝術品拍賣市場有何預期?
呂立新:08年整個藝術市場仍將持續07年快速發展的態勢,藝術品拍賣市場“馬太效應”愈發彰顯,有限的資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精品”將被少數幾家有實力,有品牌的大公司所壟斷。而與之相對應的一些小拍賣公司贗品泛濫,惡性循環,給整個藝術品市場帶來負面影響。
另一特點是精品越來越少,價格更加走高。
第三特點是藝術品呈現多元化,各家拍賣企業尋求突破,探索新的交易渠道。07年取得佳績的佛像、書法、影像、裝置硯臺印章、古籍等非傳統項目仍被看好。07年底,華辰、嘉德等公司推出的備受關注的西方藝術大師作品將更加引人關注。另外,07年未開始試水的當代工藝美術精品將會給08年藝術品市場帶來最大的驚喜。
問:對相關投資者有何建議?
呂立新:在藝術市場上最終獲利的永遠是長線的藏家。作為純粹的投資行為,要多一分謹慎,不要被市場的假象迷惑;不要盲目跟風,要確立明確的精品收藏投資理念,買真正能稱得上藝術品的好東西。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