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時拍賣:畫壇“斗士”1624萬元震驚全場
北京匡時拍賣:畫壇“斗士”1624萬元震驚全場
北京匡時拍賣:畫壇“斗士”1624萬元震驚全場
時間:2008-01-11 00:00:00 來源:北京商報
拍賣
>北京匡時拍賣:畫壇“斗士”1624萬元震驚全場
 |
北京匡時國際秋拍2007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引人關注的傅抱石甲申(1944年)作《聽瀑圖》鏡心最終以1624萬元的高價拍出,震驚全場。 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傅抱石代表了大寫意的最高成就。他的名字,就像一顆劃過夜空的彗星,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觀其彗尾的人們,已然被其天馬行空般的“凌云健筆意縱”之慨由衷折服。歷數500年來明清民國乃至今天的畫壇巨匠,還沒有人能像傅抱石那樣包羅萬象中又自成一家,后人幾乎無法模仿其精髓,同時代的畫家如張大千、徐悲鴻亦對其“望項背而止矣”。 本幅作品,繪于“1942-1946”之“金剛坡”時期,亦即傅抱石壯年之探索銳進期。時年(1944)為農歷甲申年,傅抱石居于重慶金剛坡,經常徜徉于周圍數十里的幽靜山林之中,并多次到四川各地考察。深得川蜀江山之助的他,創造了“煙籠霧索,蒼茫雄奇”的山水畫風格,為大家所激賞的“抱石皴”也在此成熟。 傅抱石曾師從“元四家”倪瓚、王蒙等人,又傾心于石濤的作品,他對傳統有著深入的了解。但他出古入今,以一種充滿著傳統中國情調,而筆法、墨法上又面目全新的畫作向當時“過份沉靜”的中國畫壇投石引浪。本幅作品中用硬毫散鋒畫山石,鉤、皴、擦、染一氣呵成,用靈活多變的淡墨干濕線條勾勒瀑布,氣勢有一泄千里之慨;于墨法上又一改舊法,用多次烘染反復為之,看似漫無規律,隨意涂抹卻交織成力的主旋律,表現出山石的肌理和大自然的節奏,作者激情滋潤的內心世界也得到相當痛快的表達。“一半山川帶雨痕”,風雨如晦之氣勢,磅礴宇宙之精神,在礬水直掃墨筆狂潑中呼之欲出。 傅抱石說過:“1942-1946年期間,我的畫,有人說西洋畫家看的是老中國畫,是陳舊的,而老畫家則說我不會畫中國畫,我自己聽了倒沒有什么大波動,我只是感到需要變化。”正是這種銳意求新的精神,使他在中西方畫法中找到了另一個出口:“高古游絲”與“潤含春雨躁裂秋風”之外的元氣淋漓與聲勢飛動。 專家點評 相對于普通民眾的審美情趣而言,傅抱石更像一個荷戟獨行的畫壇“斗士”。他的畫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就與徐悲鴻之“馬”、張大千之“佛”在經濟價值衡量上等價齊觀,各擅勝場了。但近十幾年拍賣市場風起云涌,傅抱石的美術史地位和接近于現代人審美意識的風格受到了鮮明的推崇與追捧。所以,傅抱石作品單位平方尺的價格幾乎是徐悲鴻、張大千等人作品的二至三倍。再由于傅抱石傳世作品因其早逝而更為稀少,所以只要市場上出現傅抱石的精心之作,買家就會給以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高價而毫不手軟猶豫。 這幅畫若純以山水取勝,則其市場價格也就在百萬左右,但聽瀑之人物畫得既深得陳洪綬筆意,而又有顧愷之風骨,以春蠶絲描為之,具有傅抱石特有的典型高貴典雅氣質和寧靜淡泊神情,這個“人”在市場價位上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大幅提高了此畫的交易空間和商業價值。 總之,傅抱石作品的市場價位已經由美術史和收藏家們標定在“尺幅百萬”的高點上,我們需要細品的就是精細程度和意象大小,以及藝術創造力所帶來的經濟和文化“差異”。惟識者知之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