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畫廊征稿 廣場柱基=當代藝術符號?
英國國家畫廊征稿 廣場柱基=當代藝術符號?
英國國家畫廊征稿 廣場柱基=當代藝術符號?
時間:2008-01-10 00:00:00 來源:東方早報
評論
>英國國家畫廊征稿 廣場柱基=當代藝術符號?
 |
 |
英國第一次以征稿的方式,為其重要的公共空間制造全球影響!這一舉措旨在使第四柱基能成為當代藝術的代表符號。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第四柱基在上百年的時間里始終空無一物,直至1999年,馬克·渥林格的雕塑《瞧,這個人!》出現在上面以后,它成了全世界藝術家展示作品的一大知名場所。
英國國家畫廊日前宣布在此次征稿中,有6位入圍藝術家同時競標。其中,安東尼·葛姆雷提交的方案是大熱門,方案邀請普通民眾站到柱基上,一年中將會有8760人參加這一活動。
英國各大媒體紛紛對未來的廣場柱基進行猜測:是一輛在伊拉克被燒毀的汽車?一對在野餐的情侶?英國政府公務辦公樓模型?還是一道高100英尺呼喚和平的光柱?2004年3月,馬克·奎因(MarcQuinn)的雕塑作品《懷孕的艾莉森·拉帕》在全球藝術界制造了轟動,今年的新作品能否有所超越呢?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Gorm-ley)提交的方案最具互動性,方案邀請普通民眾站到柱基上。志愿者最多每次占據柱基一個小時,24小時不間斷。據此估計,一年中將會有8760人參加這一活動。
“任何街頭行人都能站到所謂的藝術圣壇上去。普通人將被仰望,而他也可居高臨下看世界。”他說,“當然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簡單地滿足‘當一回英雄’的情結而是為了引導我們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如何成為一個具參與力,有責任心的公民。”在柱基上做些什么事完全由參加者自行決定。“他可以喝得酩酊大醉,他想要以什么樣子出現在公眾面前,完全取決于他們個人。規則就是你可以攜帶任何東西,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葛姆雷希望借此能展現市民生活的全部。政治家、尋求庇護者、皇室成員、天體運動者都有同樣的機會,只是他的這個計劃需要借助一個小型起重機把人提到柱基上去,同時在柱基周圍將安裝有安全網。
最激進的政治聲明來自杰里米·得勒(JeremyDeller),他的方案是放置一輛在攻擊伊拉克平民時被燒毀的汽車殘骸。因為在歷史上,這個廣場就曾放置羅馬的戰利品以展示給好奇的市民。藝術家認為必須利用空間本身所具有的涵義,把經歷過的丑陋和不和諧呈現出來。
呼聲最高的作品來自鮑勃和羅伯塔史密斯,他的方案是一束高100英尺象征和平的光柱,裝置將以太陽能和風能作驅動。藝術家對作品的最終入選充滿信心。
事實上,印度裔藝術家安尼詩·卡普爾(AnishKapoor)的天空柱基也相當引人注目,它將除底部外的柱基五面用巨大的凹鏡進行覆蓋,鏡面向上反射天空云彩。卡普爾說:“一段時間里我一直想把世界顛倒,使天空降至地面。”
翠西·艾敏的方案對社會心理和電視節目當中暗藏的關聯進行了思考。題為《準備未來》的作品,是一件由四個狐獴構成的雕塑。“它象征團結和安全。”藝術家解釋說,“每當英國處于危機之中,或國家經歷著悲傷和損失(例如,戴安娜王妃的葬禮)時,電視頻道常會播出BBC的紀錄片:《狐獴國度》(MeerkatsUnited)。”
此次競標評選最終結果將在今年春季揭曉,為此組織者專門設立了名為“第四柱基”的網站以聽取民眾意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