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書畫收藏的潛力股
嶺南畫派:書畫收藏的潛力股
嶺南畫派:書畫收藏的潛力股
時間:2008-01-10 00:00:00 來源:中山商報
名家
>嶺南畫派:書畫收藏的潛力股
 |
楊杰祥,廣東中山人,六歲自學詩歌話印藝術,涉獵文學創(chuàng)作,愛好鑒藏字畫,曾受廖冰兄、楊善深、方成、牛文諸先生的指導。詩詞得伍漢文先生的啟蒙,早年由程錫銘先生培養(yǎng),引入藝途。其多件作品被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其藝術傳略入編《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大辭典》的等多種辭書。著有《楊杰祥書法集》、《楊杰祥書畫集》等。
由于種種原因,在近代中國畫市場交易上,廣東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一直無法能與江浙藝術家的作品同日而語,但近年來,從拍賣市場可見,嶺南近代書畫精品呈強勁的上升勢頭,不少收藏家也開始挖掘這一塊的收藏價值洼地,其中就包括瀚海藝術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理楊杰祥。
“從當前收藏市場的走勢來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嶺南畫派將受到各地藏家、學者和研究人員的關注,其市場價值還會持續(xù)上升。”入行20年,身兼畫家、鑒藏家、經營者等多種角色于一身的楊杰祥十分看好嶺南畫派在書畫收藏市場中的潛力,把此作為其目前收藏與經營的重點之一。
嶺南畫派的收藏價值
嶺南畫派的收藏價值離不開其藝術價值。楊杰祥認為,作為中國近代美術史上非常重要的畫派之一,嶺南畫派可謂中國傳統(tǒng)國畫中的革命派。
“嶺南畫派”的革新精神與其創(chuàng)始人的特殊經歷和思想傾向緊密相關。該畫派無論是其早期著名創(chuàng)始人“二高一陳”, 即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還是以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楊善深等畫派第二代,即“嶺南四大家”,幾乎都曾留學東洋,“而東洋藝術實際根在中國,這體現(xiàn)了一種藝術表現(xiàn)和東方人文思想的回歸。”楊杰祥說。以“瀚海”所藏的高劍父的《雙牛圖》為例,這幅寫生對宋院體用色手法做了吸收的同時融合了東洋美術的表現(xiàn)效果,洋溢著一股清新的溫情。
八十年代初期,“嶺南四大家”曾合作完成了百余幅作品,可謂“嶺南四家薈萃一堂嘆為觀止”。 這些合作作品不僅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也以繪畫的語言反映了藝術家之間的關系,具有相當?shù)奈墨I意義。“瀚海”的藏品中便有一幅《柿石飛鳥圖》:趙少昂畫柿,黎雄才畫石和飛鳥,關山月畫野菊,楊善深畫竹。楊杰祥介紹,趙少昂畫柿的筆觸和用色與傳統(tǒng)畫法有很大的區(qū)別,它完美地吸收了西洋藝術的光影表現(xiàn);楊善深以書法運筆表現(xiàn)中國畫傳統(tǒng)題材的竹子,具強烈的個人風格;黎雄才的石頭既體現(xiàn)嚴謹?shù)膫鹘y(tǒng)法度,又符合了現(xiàn)代審美眼光。
置身于20世紀中國社會向現(xiàn)代轉型的歷史變革中,嶺南畫派眾家提出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折衷中西,師法自然”的藝術主張,將西洋和東洋美術手法植入傳統(tǒng)中國畫中。在題材上它注重對現(xiàn)代事物的表現(xiàn)與思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而作品強烈的時代性也增加了其收藏價值。
“嶺南畫派”中山籍畫家方人定
在“嶺南畫派”眾多代表人物中,中山籍畫家方人定以人物畫見長。在瀚海展示中心,記者看到了方人定的代表作之一《華僑農場所見》———一赤腳女青年正在一堆稻草上系頭巾,身旁的草堆上放著剛扔下的鐮刀。她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一個隨處可見的農家場景,方人定以書法的線條入畫,融入了詩的意境,刻畫細膩感人,格調高雅清新,把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東洋和西洋藝術完美結合。
楊杰祥介紹,方人定在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可歸結于他的學養(yǎng)。他不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畫家,還是一位造詣頗深的書法家和詩人。他從早期的以唐詩為題材的《琵琶行》和《西廂記》組畫到后來的中年、老年的一些現(xiàn)代題材畫的創(chuàng)作,其繪畫思想和表現(xiàn)手法可以說是一個質的飛躍。尤其是在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物上,體現(xiàn)出強烈的個人風格。
除此之外,方人定還是一個美術史論學者,有著深厚的理論修養(yǎng),對中國傳統(tǒng)畫論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他與黃般若等國畫研究會成員所代表的舊國畫派之間一場論戰(zhàn)可以說是推動了中國畫的現(xiàn)代化進程。
然而,這樣一位在中國美術史上落下重要一筆的著名中山籍嶺南畫派大家的藝術品價值并未被本地書畫收藏家所普遍認識。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些中山書畫收藏者的水平有待提高。
學養(yǎng)影響收藏水平
楊杰祥表示,嶺南畫派的大師作品市場價格目前仍未到位。由于畫派形成時間不長、名家數(shù)目不多,分布較集中在兩廣地區(qū),港澳和東南亞等地,在有限的關注范圍內,具有前瞻眼光的收藏者才能較容易地挖掘到有價值的“礦石”。然而,嶺南畫派沒有特定的表現(xiàn)語言和體系,每一位畫家都是秉承革新的精神,憑借學養(yǎng),作出直面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創(chuàng)作。但畫家的學養(yǎng)高低也決定了作品藝術價值的高低,收藏者需要具備一定文化素養(yǎng)和鑒賞水平,提升自身眼力。
從拍賣市場可看出,嶺南畫派的行情正逐漸上漲。“在未來五年,它完全有可能與其他畫派的市場價格相等。現(xiàn)在正是收進大師級作品的時候。”楊杰祥建議,除了早期的“兩高一陳”、“嶺南四大家”等,收藏者還可同時關注第三、第四代嶺南畫派畫家的作品,其中的潛力畫家將可能成為未來的收藏熱點,但第五代畫家的水平仍需觀望。像林墉、陳永鏘、方楚雄、陳金章、尚濤、李勁堃、李曉白,以及臺灣的歐豪年、香港的邢寶莊、澳門的葉泉等人的作品都值得關注。
以自己入行20年的收藏經驗看,楊杰祥認為,書畫收藏者不應盲目追捧一個畫家,不要以為名家之作就一定價值連城。創(chuàng)作時期、表現(xiàn)題材、畫面尺寸、繪畫目的等多種因素都將決定作品的價值。收藏者應當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小我大”。他反復強調,要想眼光獨到,還須首先提高自身的認識和學養(yǎng)。“有時候淺水也會浸死人。”楊杰祥提醒,雖然嶺南畫派的形成歷史較短、面世作品較少,但也同樣存在假畫流通,收藏者同樣需要小心謹慎,“摸著石頭過河”,入門者必要時應找懂得行情的可信的專家領路。
就有觀點認為收藏界存在“厚今薄古”,楊杰祥個人認為,這只是個別現(xiàn)象,并不代表 潮流。以明代中期吳門畫派代表人物仇英的《赤壁圖》為例,就曾以7952萬的高價拍出,從此可見,“老東西”不輸新作品。雖然一些作品確實存在炒作現(xiàn)象,但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和我們的國力是成正比的,隨著收藏市場逐漸走向成熟、規(guī)范,這種不正常的個別現(xiàn)象也會走向末端,退出我們的視野。
 |
|
| 《柿石飛鳥圖》:趙少昂畫柿,黎雄才畫石和飛鳥,關山月畫野菊,楊善深畫竹。 |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