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女兒”與飛天斗笠碗
“敦煌女兒”與飛天斗笠碗
“敦煌女兒”與飛天斗笠碗
被譽為“敦煌女兒”的原中央工藝美院院長、北京奧運標志全程評審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會主任常沙娜女士,在北京奧運會前夕,設計了一款敦煌飛天斗笠碗,并由她的學生李游宇繪制,以漢光瓷制作成功。目前在上海陶瓷藝術中心展出,引起陶藝愛好者的極大興趣和好評。
常沙娜的父親常書鴻是中國第一任敦煌研究所所長。常書鴻作為中國第一批赴法國學習油畫藝術的學生,與徐悲鴻一起成為中國現(xiàn)實主義油畫的代表人物。后來常書鴻放棄了油畫,籌展賣畫得到資金后扎根在敦煌,成立了敦煌藝術研究所,并成為首任所長。由于敦煌的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常書鴻的妻子實在忍受不了,丟下兩個孩子而離去。
常沙娜從小就對繪畫特別癡迷,14歲就退學回到敦煌照料年幼的弟弟,并在父親的安排下,跟著董希文等名師學習,也每天去洞窟臨摹壁畫。1945年常沙娜隨同父親到蘭州舉辦了“常書鴻父女畫展”,引起不小的轟動。在之后的歲月里,常沙娜留學美國,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在梁思成、林徽因的舉薦下,進入清華大學營建系任教,作為著名的敦煌研究者和工藝美術設計專家,常沙娜設計的共青團團徽、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民族文化宮、首都機場建筑裝飾設計、首都國慶35周年慶典活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贈香港特區(qū)政府的紀念物“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等,均載入中國現(xiàn)當代美術設計史冊。
常書鴻、常沙娜父女兩代,把人生都獻給了中國敦煌,他們無愧于“敦煌守護神”、“敦煌女兒”的稱號。
如今,76歲的常沙娜在北京奧運前夕,特地以敦煌飛天為母題,設計創(chuàng)作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征和當代藝術精神的杰作敦煌飛天斗笠碗,以表達她對半個多世紀來魂牽夢縈的敦煌的大愛和對即將舉行的北京奧運會的無限深情。
常沙娜采用的是北魏時期的飛天造型。在畫面的細節(jié)上,飛天身上的飄帶用的是西魏的樣式,而裙子則采用北魏與盛唐時期的造型。畫面中的云彩,是祥云在西魏和唐朝時期的表現(xiàn)形式,渲染了神佛在宣講道法時,伎樂飛騰奏唱的祥和氛圍。
整個圖案寓意深刻,旋轉的飛天,象征著生生不息的宇宙運轉規(guī)律,象征著2008年國運昌盛,東方巨龍一飛沖天。
李游宇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著名陶瓷藝術大師,系常院長的得意高徒,創(chuàng)造出了代表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瓷器產業(yè)領先水平的“漢光瓷”。為了將東方飛天主題的器質美、神韻美和內涵美完美融入藝術作品,李游宇突破材質與工藝的常規(guī),在選材上精益求精,以八種以上珍稀原材配比,層層過濾,多元配方業(yè)內絕無僅有。制作上更是拉出29厘米超大口徑、2-3毫米薄胎,難度甚高。繪彩時幾千根運動長線條精準勾勒,全部手工繪制和填色,每一筆都不可修改。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