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牡丹亭》“碰撞”意味著什么?
兩個《牡丹亭》“碰撞”意味著什么?
兩個《牡丹亭》“碰撞”意味著什么?
200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蘇州青年油畫家杜璞看了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感覺心中受到了極大的觸動,萌發了用油畫形式表現《牡丹亭》的念頭。這組油畫他構思和創作了足有三年之久,畫了素描草稿一百多張,油畫六十多幅。準備呈現在國家大劇院觀眾眼前的這28幅油畫都是他經過反復修改,選出來的精品。
可是,原定于10月8日至10月10日在國家大劇院展覽三天的杜璞油畫展只展覽了一天就遭遇撤展,因畫展中人體與鬼魂引起昆曲《牡丹亭》部分演員的不滿,她們認為杜璞油畫筆下杜麗娘的裸體形象與其在舞臺上創造的青春版人物形象有出入。而一些戲迷也認為,油畫表現太直觀、太西方化,不夠含蓄,感情上接受不了,有損于他們心中的杜麗娘形象。
還有消息說,《牡丹亭》組畫中《幽媾》、《冥誓》、《回生》、《如杭》等表現人體美的畫面統統被取了下來,甚至連有露胳膊露腿的畫面也被取下,杜璞覺得人體是組畫中精華所在,缺了這些,畫展的完整性顯得支離破碎,索性在昆曲《牡丹亭》正式開演前十幾分鐘全部撤展。
這是一個公案,可以稱之為一件文化事件。
大劇院里一面演昆曲《牡丹亭》,一面展出油畫《牡丹亭》,看看這,看看那,比比這,比比那,看看東方,看看西方,享受這,享受那,好事呀,賞心樂事呀,干嗎只有你沒有他?大劇院國家級的,怎么聽了一方之言,就將“有出入”的畫撤下了呢,還是一種藝術對另一種藝術的意見,能不叫人拍案能不叫人稱奇?
《牡丹亭》里的《牡丹亭》外的杜麗娘,人們心目中的杜麗娘,只有一個?只有你演的一個?那也有點不近情理了吧,與你塑造的“有出入”,就得靠邊站,那也有點霸道了吧。經典之語,一干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百個演員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有了王文娟的林妹妹,就不許有陳曉旭的林妹妹,是不是藝術觀封閉得劃一得叫人有點吃驚?不要忘掉不久前對“青春版”的爭論與指責,一個主要批評,就是批評白先勇改動了天長日久積淀下來的傳統《牡丹亭》,背景手法有現代元素,怎么沒過幾天青春版里的杜麗娘就傳統得只此一個了?不能動了?不能多幾個形象了?
“有出入”、“接受不了”,無非一個是裸,一個是鬼神,一個叫身體寫作,一個叫鬼神幫忙。以前叫禁區,現在叫低級、下作、迷信。杜璞的畫,一是油畫,油畫有自己的表現手法;二是對原著人物思想劇情充分理解基礎之上的個人感悟,源于原著出于原著,是一種再創造。杜璞沒有亂來胡來,去看看原著就知道,《幽媾》、《冥誓》、《回生》都是《牡丹亭》里的一出戲,本來就有的。《牡丹亭》里的情與色是人性,是光華,是對壓制人性摧殘人性的反抗與叛逆,現實中得不到實現不了,就到另一個世界鬼神的世界中去實現。在折射現實世界的藝術世界里,人鬼就在一個世界里,人即是鬼,鬼即是人,鬼神不過是一張外衣,《聊齋》里有《牡丹亭》,《牡丹亭》里說《聊齋》,湯顯祖與蒲松齡心是相通的。我們的畫家我們的演員心為什么不相通呢?
杜璞是很想心通的。面對這種爭議,杜璞認為,《牡丹亭》的戲曲里本身就是有神有鬼,有性愛、有情愛,戲曲欣賞是有聲音和舞臺效果,而美術是鑒于形狀,藝術欣賞的不同類型所產生的差異。杜璞沒有說藝術觀也需要推陳出新,也需要變革,需要和而不同。
在《現代蘇州》上看到了部分被撤展的油畫,給人一種新奇感,新的另一種語言的《牡丹亭》,另一種精神面貌的杜麗娘,杜麗娘的青春杜麗娘的本性應該這樣,湯顯祖的本意應該這樣。昆曲不宜叛逆,油畫更適宜叛逆,《牡丹亭》遇到了知音,湯顯祖遇到了知音,誰知高山流水?杜璞是也。別再用幾十年前的老眼光看今天的觀眾,他們的藝術觀開天窗了往前走了現代了,秋末和他們一樣看到《幽媾》沒有臉紅沒有加快心跳,說不出油畫的專門語言,可以感到一種人性在跳躍在升騰,給人以一種美的沖動與沖擊。昆劇有昆劇的美,油畫有油畫的美,舞蹈與線條各有千秋,含蓄是一種美,張揚也是一種美。接受昆曲,接受油畫,二者可以得兼。
蘇州書畫界文藝界出現油畫《牡丹亭》,有意思。蘇州是一個傳統與現代相融的城市,文化而言,傳統占的分量重,或許還以傳統為主。書畫美術戲曲,尤其如此。姑蘇城里出現油畫《牡丹亭》,奇事新鮮事,若不贊成若反對這樣另類《牡丹亭》,那很自然。這畢竟是現代與傳統的碰撞,碰出的火花可以灼眼,花之灼灼也挺美麗。油畫《牡丹亭》是個挑戰。國畫會這樣畫《牡丹亭》?不會,或許想也沒想過。國畫就是畫山山水水花鳥蟲魚樓臺亭閣,畫人物衣服都要穿得嚴嚴實實,不能有半點春光外泄,有外泄的都得藏在箱底里,一代一代傳下來,少有變化,看來看去就是湖光山色。油畫《牡丹亭》源于傳統出于傳統,出者創新也。蘇州書畫多了一分難得的創新,當驚當喜。
杜璞何許人也?蘇州書畫界的小字輩小年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看來希望在年輕人身上。別阻攔他們,阻攔就是阻攔發展。杜璞非土生土長的老蘇州人,入“新蘇州人”一籍。“外來”來的是人,來的有赤手空拳,有腰纏萬貫,注意,還有思想還有才干,古城需要什么歡迎什么,正中下懷的是什么,應是思想應是才干。
一個問題得問問:革新了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緣何會反對同樣革新了的油畫《牡丹亭》?
又有消息說,應德國杜塞爾多夫中國中心“第三屆中國周”組委會邀請,《“良辰美景”——杜璞油畫德國展》在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等地展出,40余件以表現蘇州園林和昆曲《牡丹亭.》的油畫作品,全面展現了青年畫家杜璞這幾年的藝術探索成就。 有沒有發生撤畫?不可能。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