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交”對中國藝術界提出的問題
“新外交”對中國藝術界提出的問題
“新外交”對中國藝術界提出的問題
在西方歷史上,藝術經常被視為一個國家正面形象展示與發展的自然載體,隨著藝術和文化跨越國界,變得更為國際化。而為了能夠有效地實現文化關系,就需承認這種方式與傳統外交方式非常不同。要想很好地利用文化關系,就需在一些方面轉變觀念。然而,以一種開放而互利的方式開展文化交流帶來的益處是切實而持久的。
08年1月8日下午,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了“跨越文化·溝通世界”探索藝術在文化外交中的角色和中國更廣泛參與文化交流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研討會,研討會由英國文化協會首席執行官戴維信先生主持。參與研討會的有文化部外聯局公使銜參贊柯亞沙、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趙汝蘅和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熊澄宇。
此次研討會戴維信先生主要探討中英兩國藝術界之間的關系如何能夠為個人和國家建立起理解并提高其技能。因為文化關系不僅是對于經濟價值的認可,同時也是對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認可,全球化的信息帶來的變化,在這些變化面前,需要一個更為發展的藝術和文化關系方式。戴維信先生說道。“擁有國際運作的專業經驗并享有七十年的聲譽,以此來幫助英國藝術和教育機構與世界各國開展對話”
研討會還就為何藝術是文化關系中如此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將要如何在世界上施展其剛獲得的影響力等問題展開討論。藝術作為文化關系中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在過去的十年中飛速增長,但中國豐富而多樣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新貌卻少為世界所認知,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英國,藝術都具有反應和發展國民精神的悠久傳統,且能否非常及時的做到這一點,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一群富有朝氣的當代視覺藝術家創造出新的作品,眾多的創意人才和對于創意表達的豐沛資金支持帶來了中國視覺的大爆發,這不僅沒有帶來破壞性的影響,相反可以說隨著這些藝術家的作品被世人所熟知,他們已經開始幫助人們反映他們在社會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中關心的問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