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公共美術
我們需要公共美術
我們需要公共美術
歲末年初,辭舊迎新的各種裝飾越來越多了。對于商家而言,裝飾多半是廣告和促銷手段,用于烘托一種喜慶的氣氛,看上去倒也賞心悅目。不過筆者以為,城市的公共空間里,除了廣告之外,還應該有長效性的供大眾欣賞的平面藝術,包括傳統的壁畫。
中國有著悠久的壁畫傳統,敦煌、龍門石窟等地的壁畫都是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然而,可惜的是,由于特殊的宗教背景,它們大多位于遠離城市的地方,即便現在交通便利,普通市民還是很難經常看到。古代歐洲的壁畫也往往和宗教有關,但西方的城市里卻有很多教堂,普通市民可以很容易地欣賞到包括米開朗基羅在內的許多大師的壁畫。時至今日,國際性大都市一般都有很多展現當代藝術和城市風貌的壁畫,有的是超級寫實的,寫實到甚至可以把墻上真的門窗和防火梯都變成畫的內容;也有的是高度變形、風格化的,比如畢加索最著名的《格爾尼卡》。
與國外的做法相比,盡管國內這些年來美術行情不斷看漲,然而大多數優秀畫家的作品都進了私人收藏者的家里或畫庫,也有一些公司購買了畫作,掛在公司會議室的墻上。政府也向一些優秀畫家定購了一批重大題材的畫作,然而其歸宿大多是美術館、博物館。這樣的狀況使得公共美術面臨短缺。公眾的基本需求也長期得不到滿足。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高價的名家名作才能進入公共空間。有許多公共空間是可以作為民間藝術家展示才藝的地方的,尤其在當今高等藝術教育大發展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鼓勵老師帶著學生,在公共空間里為大眾呈獻出他們的作品。民間藝術家和藝術學子的畫作固然不能和米開朗基羅、畢加索的經典壁畫相比,但它們在某些方面能更直接、更鮮活地展現當代中國人的風貌。即便還顯稚嫩,這些原創作品的文化價值也必將超過盲目復制的西方名畫,更不用說那些精美豪華的商業廣告了。
誠然,市場經濟的社會肯定少不了廣告,但一座城市決不能讓所有的公共空間都被廣告占據。我們需要廣告,我們需要一些宣傳,但是,我們現在特別需要的是,作為藝術的公共美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