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1號墓車馬坑現5組車馬遺跡
秦公1號墓車馬坑現5組車馬遺跡
秦公1號墓車馬坑現5組車馬遺跡
經過五個月的考古發掘,位于陜西省鳳翔縣的秦公一號大墓西墓道南側車馬坑展露「真容」。在該車馬坑的底部,發掘出東西向依次排列的五組車馬遺跡,每車前部有挽馬兩具,車輛、馬骨布局整齊,坑內白骨清楚可見。
鳳翔縣地處關中平原西部,古稱雍州,為春秋時秦建都之地。位于該縣南指揮鎮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距今兩千五百余年,其墓主人為秦始皇的十四代先祖秦景公。在這座呈「倒金字塔」型的大墓內,考古發掘曾創下中國考古史上數個之「最」﹕迄今中國發掘的最大古代墓葬﹔墓內有一百八十六具殉人,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槨室中「黃腸題湊」葬具,是國內發掘出的周秦時代最高等級葬具﹔槨室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例證﹔墓中出土了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磐,文字達一百八十多個。
此次發掘的車馬坑位于秦公一號大墓的西墓道南十二米處,為東西向長方形豎穴土坑,東西長十七點五米,南北寬三點一米,坑深約十一米。四壁經過修整,口大底小,坑底東西向依次擺設五組車,每組車前部分別有挽馬兩具,馬頭和車轅向東,車輛、馬骨布局整齊,坑內白骨清楚可見。
據介紹,在發掘過程中曾出土過一些裝飾用的小方形玉飾、骨器等。車體制作粗糙,結構簡單,不見車輪,由此推斷非實用車。在每駕車下面均有一個長方形的小殉葬坑,考古工作者對其中一輛車下的殉葬坑進行了清理,發現殉葬坑也是長方形豎穴坑,四壁修整豎直。坑內有一棺,棺內有一具人骨遺骸,頭向西,面朝南,側身屈肢。
此間考古專家稱,該車馬坑的發掘,為進一步了解秦公陵園布局和內涵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也為今后雍城大遺址保護提供了重要依據。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