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石藏雅韻 翰墨見精神
刀石藏雅韻 翰墨見精神
刀石藏雅韻 翰墨見精神
經(jīng)過將近一年的籌備,今天,尚仁義先生將他精心創(chuàng)作的近200幅花鳥畫作品張掛在開封博物館展廳,接受各界人士的品評。我因在多年間和尚仁義的接觸中了解到了他的很多故事,并且此前已先行欣賞了其中不少作品,深知這個展覽融會了尚仁義人生和藝術的諸多感悟,想來感慨良多。
尚仁義是我們開封少有的書、畫、篆刻藝術水平都達到一定高度的藝術家。他因在原開封化肥廠的硫酸爐邊奮戰(zhàn)過,并在那里開始冶煉他的藝術,故字爐工,齋號邇稼堂,甲申年春改字若水,號京橋穆民。尚先生是開封書畫院副院長,還擔任著宣和印社社長、市美協(xié)副主席等多個職務。他因在全國書法篆刻賽事上屢獲大獎,被業(yè)內(nèi)人士贊譽為“獲獎專業(yè)戶”。
尚仁義衣著樸素,平易近人,沒有架子,無論是他的學生還是和他不熟悉的人,只要向他請教書畫篆刻問題,他總是耐心詳細地講解,從不厭煩。尚先生有很多愛好,他精通長拳,酷愛京劇。因已是五十開外的人,所以現(xiàn)在很少見他展示拳腳功夫。京劇卻總是放不下,不但愛聽,唱起來也是字正腔圓,而且京劇文化還滲透進了他的篆刻藝術,朋友聚會,或席間至高興處,尚仁義經(jīng)常要來上兩嗓子,博得滿堂彩,他來勁,別人也高興。
買書讀書的嗜好是多年來養(yǎng)成的,每次上街,尚仁義總要去書店看看,只要兜里有錢,常常滿載而歸。20多年前的一天,他在書店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古籀匯編》,愛不釋手,錢卻不夠,于是賣掉了廠里剛發(fā)的勞保皮鞋,又讓愛人添了6元錢,把書買下。因博覽群書,并將書中所學融會貫通為己所用,所以在印社活動時,或是教授學生時,尚仁義總能引經(jīng)據(jù)典,侃侃而談,讓后生醍醐灌頂。
尚仁義的藝術風格,書畫界都不陌生。他的大篆取金文、石鼓文之神采,渾厚自然,用筆圓潤挺拔,行氣流暢磅礴,章法錯落有致,奇趣橫生;他善大寫意花鳥畫,濃墨重彩,筆酣墨暢,簡潔明快,近幾年來他的國畫作品時時透出一股閑適恬淡的味道,從中可見其人生態(tài)度和審美情致的變化;他的印章以大篆入印,厚重挺拔,講氣勢,拒小派,自有一股真力彌漫之氣。
宣和印社換屆,老社長趙世超先生推薦他為社長,尚仁義欣然接受,因為他把培養(yǎng)年輕人當作了自己的一種責任。尚先生的時間安排得總是很緊湊,印社活動、書畫研究,書法、篆刻、繪畫創(chuàng)作,讀書訪友、友人來訪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他的作品雖然已連續(xù)入選多種重大展覽,但尚仁義還保持著參與的熱情,一有全國重大賽事便立即著手投稿,并且從來不關心能不能獲獎或入選。這種對藝術有真摯情感的“殉道者”的精神讓人感佩。
好多年前,尚仁義感覺自己身體很不舒服,一檢查,他生病了,并且病得很重。他樂觀開朗的天性幫了他,他看得開,從不把病當作包袱,積極地和病魔作頑強的斗爭,并且從不把自己看做病人。只要精神稍微好點,他就身不由己地去畫畫、寫字或是刻印。幾年前我去邇稼堂采訪他,那時他每天都服著湯藥,但談笑間仍妙語連珠,且不失幽默風趣。我很感動,回來后寫了一篇通訊——《爐工的冶煉》(當時號爐工),意指尚先生在進行著藝術和人生的雙重冶煉,許多讀者看后深受感動。
固守著一片精神家園,忘懷得失,怡然自樂,這是一種境界,在喧囂的現(xiàn)實世界,這顯得難能可貴,這就是尚仁義。值得慶幸的是,他的病已逐漸好轉,氣色越來越好,許多朋友都為他高興。這也許就應了“好人一生平安”那句話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