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收藏的程智民
癡迷收藏的程智民
癡迷收藏的程智民
時間:2008-01-04 00:00:00 來源:義烏新聞網
名家
>癡迷收藏的程智民
 |
每周星期六,是程智民最忙碌的時候,這天不僅是義烏收藏愛好者趕集的日子,也是程智民為藏友掌眼的日子。也許,很多人不了解,一個僅30來歲的人,為何獲得這么多人的賞識,來請他識寶。
34歲的程智民何以有一雙識寶的慧眼?
原來,他在文物古玩及各類藝術品中已經摸爬滾打了18年,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程智民是江西省婺源縣秋口鎮洙西村人,那里山高林深,至縣城要走20多公里山路,交通十分不便。程智民自小家境貧寒,14歲初中一畢業就跟著老鄉到義烏批發小商品拿到婺源縣城擺地攤了。那時候他身材瘦小,為了節省運費,每次外出進貨都是肩挑手提,十分辛苦。但小伙子不怕累,手腳又勤快,很快就賺了上萬元錢。于是,他買了不少書,白天擺攤,晚上看書。
景德鎮瓷器名揚天下。一次,一位收藏瓷器的老人前來程智民的攤前調換一雙尺寸太大的鞋子,閑談中兩人談到了收藏,原來老人是一位資深的收藏愛好者。程智民與他成了忘年交。老人教了他許多關于瓷器收藏方面的知識。從此,程智民也成了瓷器收藏愛好者,日積月累,在真真假假的收藏品中也淘到了不少寶貝。
1997年夏天,程智民去南京藝術學院拜訪陳大羽教授,無意中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則小廣告:南京一市民開發出了一種以國徽為主題的徽章,正在尋找合作伙伴。程智民想起一年前他曾與一批書畫收藏家同去巴黎羅浮宮參觀,博物館內一名工作人員問他們:“你們日本人是否很崇尚藝術?”程智民當即通過翻譯告訴他:“不,我們是中國人。”他想,有的歐洲人把黃皮膚、黑頭發的人都看成日本人,如果與這個南京人合作開發徽章,讓大家戴上國徽出國,就再也不會有人把我們中國人當成日本人了。于是,他第一次下單就生產出了近百萬枚國徽圖案的徽章,在“九一八”前夕投放市場,果然一炮打響,當年就獲利近百萬元。與收藏結緣之后,說也奇怪,程智民在積累了一定資本后,他又通過藏友牽線,先后投資了超市、娛樂城等行業,獲得了巨大成功。去年春節前夕,程智民老家的小山村開通了公路,他駕車回老家,碰到了一個叫程為民的工藝美術大師,又演繹了一段佳話。
程為民與程智民是同村人,過去并不熟悉,兩人相識恨晚。程為民從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畢業后,辦起了釉里紅陶瓷研究所,其中他制作的一些精品被中南海收藏。與此同時,他通過15年的研究和探索,終于在瓷都景德鎮創立了以青花為主體的瓷板畫藝術,作品《巨臂》在天津民博會上被評為“民博第一寶”,并被授予金獎。程智民當即決定對程為民所有的作品進行包藏包銷,一擲千金,一次就收藏了數百件藝術精品。
去年,程智民看到義烏變化巨大,而且有一支龐大的收藏隊伍,通過朋友介紹,只身來到義烏,就在義烏農貿城古玩市場開出了景德鎮名家瓷藝術會館,拿出了自己收藏的藝術珍品,開展藏品交流活動。如今,程智民店里真是高朋滿座,許多藏友不僅來這里淘寶,更多的是與他交流收藏經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