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仁、 髡殘、八大山人、石濤是活躍于清初的四位僧人畫家,畫史上合稱“四僧”。他們主張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師法自然造化,以“我用我法”,“物我合一”的方式表現“天地之萬物”,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
四僧在不同的境遇下皈依佛門,開始書畫創作,豁達于山水之情是四人共同的精神歸宿,可謂是“殊途同歸”。由于個人經歷不同,交游圈子不同,因此,雖同在佛門從事繪畫創作,卻各自形成具有強烈的個性繪畫風格,又可謂“同途異趣”。四僧的繪畫在當時得到了世人的嘉許,并受到了之后的“揚州八怪”和“海上畫派”等名家的推崇,影響所及直至今日中國畫壇。
由于政治原因,清代宮廷中收藏的“四僧”作品極少。故宮博物院所藏“四僧”的作品都是1949年至今陸續征集的,此次展出的77件“四僧”繪畫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珍貴的史料價值,對于“四僧”繪畫藝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展覽在故宮延禧宮東展廳舉行,展覽時間由一月十日至四月十日,展期三個月。
“清代四僧繪畫展”1月10日開幕
“清代四僧繪畫展”1月10日開幕
“清代四僧繪畫展”1月10日開幕
弘仁、 髡殘、八大山人、石濤是活躍于清初的四位僧人畫家,畫史上合稱“四僧”。他們主張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師法自然造化,以“我用我法”,“物我合一”的方式表現“天地之萬物”,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
四僧在不同的境遇下皈依佛門,開始書畫創作,豁達于山水之情是四人共同的精神歸宿,可謂是“殊途同歸”。由于個人經歷不同,交游圈子不同,因此,雖同在佛門從事繪畫創作,卻各自形成具有強烈的個性繪畫風格,又可謂“同途異趣”。四僧的繪畫在當時得到了世人的嘉許,并受到了之后的“揚州八怪”和“海上畫派”等名家的推崇,影響所及直至今日中國畫壇。
由于政治原因,清代宮廷中收藏的“四僧”作品極少。故宮博物院所藏“四僧”的作品都是1949年至今陸續征集的,此次展出的77件“四僧”繪畫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珍貴的史料價值,對于“四僧”繪畫藝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展覽在故宮延禧宮東展廳舉行,展覽時間由一月十日至四月十日,展期三個月。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