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宜鋅:中國雕塑驚喜世界
人物名片
雷宜鋅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南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湖南省雕塑院院長。
當選理由
為我省目前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獲獎最多的美術家,也是我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最多的美術家。代表作有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老長沙》系列銅雕、長沙市芙蓉廣場大型銅雕《瀏陽河》、體育新城大型群雕《奧運湘軍》等。
在全球52個國家近2000名雕塑家中脫穎而出,肩負起打造美國國家廣場標志性建筑馬丁·路德·金巨型雕像的重任。
新年星愿
2008年,我會一如既往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我希望我的作品會給美國、給世界一個驚喜,讓我的同行知道,“中國制造”的藝術是世界一流的!
藝術人生
在湖南文藝界,雷宜鋅是一個“潛水員”,各種藝術活動、會議的主席臺上、甚至是會場上,基本看不到他的身影。他的朋友曾善意地責備他沒有把足夠的時間放在宣傳他自己及他的作品上面。
2006年5月至7月,雷宜鋅作為中國雕塑家的惟一代表,參加了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舉辦的國際石雕研討會。期間,雷宜鋅創作出了一位長眉秀目、托腮凝神的美麗少女。她含而不露的東方美,飽含強烈神秘的生命氣息,深深打動了所有駐足在她面前的人。雷宜鋅給這件作品取名為《遐想》。得知雷宜鋅來自中國湖南的長沙,人們便稱石雕是“ChangshaGirl(長沙女孩)”。
規模盛大的國際石雕研討會吸引了正在全世界尋找雕塑家的馬丁·路德·金藝術委員會前來考察。該委員會正在尋找能為“美國人權之父”馬丁·路德·金雕刻高達十米的巨型花崗石像的藝術家,這尊雕像將被安放在美國華盛頓馬丁·路德·金廣場上,與美國總統府白宮、華盛頓紀念碑及林肯紀念堂毗鄰而居。
最后,《遐想》指引著藝委會成員找到了雷宜鋅。
2007年2月15日,雷宜鋅創作的馬丁·路德·金雕塑設計方案獲得由美國總統任命的美國國家藝術委員會專家組全票通過。委員會在華盛頓向全世界宣布了這一消息。美國現任總統布什和前總統克林頓都發表了講話。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美國CNN等全球150多個國家的媒體報道了這一消息。消息公布后在美國媒體和公眾中掀起波瀾,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不斷。
面對爭議,基金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哈里·約翰遜說:“雷被選中,不是因為他的政治信仰,不是因為他的意識形態,而是因為他的才能,他能夠完成這項工作!”
2007年6月至今,雷宜鋅一直在專心致志地放大制作這座三層樓高的雕像。2007年11月,美方組織了一個由馬丁·路德·金基金會董事局主席為團長,美國前國家藝術委員會主席、馬丁·路德·金廣場總建筑師等7人組成的審查團來到長沙。看到雷宜鋅做的雕塑后表示,他們當初選擇雷的決定非常正確,雷是當代世界上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他們對雷塑造的馬丁·路德·金泥塑非常滿意,期待著早日看到他的作品屹立在華盛頓國家廣場。
 |
李立:以刀當筆金石出彩
人物名片
李立
字石庵,號立翁,著名金石書畫家。長沙市政協常委、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名譽院長。
當選理由
李老不僅是美術界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也是藝壇一棵常青樹。他章法嚴謹、結體合度、剛勁簡煉、古樸雄奇、自成章法的藝術風格影響國內外;他平易近人、扶植后輩、助學回報社會的藝德受人尊敬。
新年星愿
83歲了,我還沒有退休,我要在有生之年,多為長沙做點事,為推進湖南文化事業盡點力。
藝術人生
李立之名首先在于金石,李老制印,不繪印稿,不用印床,成竹在胸,“以刀當筆,刻削如泥,瞬間而成,古樸渾穆”,被譽為“神刀”。18歲時,李立求學齊白石,得白石老人指點,白石老人曾向他索討仿自己的愛印“古潭州人”而刻的石章,替代自己遺失的印,直至逝世。后李立謙稱“白石門外”。李立的制印刀法曾在臺灣、日本、東南亞等地展示,讓人嘆為觀止。
李立的作品或作為國家禮品饋贈外國元首,或作為珍貴展品巡游于異國他鄉,許多文化名人如茅盾、梅蘭芳、吳冠中等都曾慕名索印,黨和國家的不少領導人也藏有他刻的印章。
書法上,李立擅長甲骨、鐘鼎、小篆、鐵線、竹簡,用筆遒勁,風格古雅渾樸,蒼老挺拔獨具匠心。李立的花鳥畫,不但發揚了“以形寫神”的傳統,又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所畫杜鵑、水仙、紅梅、荷花等均飄逸脫俗。
其力作《毛主席詩詞印譜選》、《李立金石書畫集》、《文天祥正氣歌》先后在國內和香港出版,作品飲譽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名字和傳記已收入美國出版的《世界5000名人辭典》和英國出版的三本文獻:《世界著名知識分子辭典》、《國際名人傳記辭典》、《成就卓著名人辭典》。
李立傳承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但思想極為開放。80高齡時,李老將個展開到法國圣康坦市,60多幅花鳥、書法、金石雕刻作品,這些來自中國的神奇藝術讓法國市民“非常驚奇”。利用展覽的契機,李老游覽了羅馬、梵帝岡,到盧浮宮參觀,到歐洲一些著名藝術家的故鄉、紀念館憑吊。李老說:“此次歐洲之行受益匪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不斷的游歷中,歐洲藝術的火花不斷在我的腦海里閃現,不斷刺激我的神經,有時甚至讓我寢食難安。”李老告訴記者:“這是我平生最得意的一件事,我會把東方的藝術和西方的藝術融合在一起,這是我將來的藝術創作道路。是我藝術的新起點。”
李立是個極為慈祥的熱心人。走在長沙的大街小巷,李老熟悉的書法題詞隨處可見;雖然他每天很少出門,但同行的畫展、后輩們的集子要他題詞,要他出席,他從不推托,“多說些鼓勵的話對年輕人是有好處的。”李老說。即便是鄰居街坊家有紅白事請他寫字,他也從不收錢;社區搞選舉請他當居民代表,李老欣然答應。說起在西園北里住了50多年的湖南著名書畫家李立,街道、社區干部們都贊不絕口。現在,李老最牽腸掛肚的是他為家鄉捐建的兩所希望小學,為孩子們買書、建圖書館,李老都是親力親為。
楊福音:純粹藝術 純粹人生
人物名片
楊福音
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畫家、散文家,楊福音藝術館館長,湖南師大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南大學兼職教授。
當選理由
客居廣州,心愛長沙的湘籍著名畫家、散文家。他的繪畫極富原創性,簡約、純粹,既傳統又現代,具有重要的美術史意義。他倡導“高雅的藝術,平民的姿態”。他回報家鄉的方式是“藝術報恩”,于2006年8月在長沙設立非營利性質、免費開放的楊福音藝術館。一年半來,累計接待參觀者6.4萬人次。
新年星愿
感謝長沙人民的厚愛,感謝長沙人民對楊福音藝術館的關心和支持。得空請來藝術館看看。希望長沙人民喜歡我的畫。
藝術人生
楊福音講究藝術地生活。
他說:“有的人說:‘我先掙夠了錢,再安心下來專門畫畫。’這沒什么不可以的,只要你做得到。還有人說:‘我先當幾年官,退休了再畫畫。’這也沒什么不可以的,只要你做得到。問題是別人不會等你,當你掙錢、做官時,別人早就跑到前邊好遠去了。講這話的人大多是找借口。藝術太神圣了,又想告別,又有點害羞。”
他惟求衣食無憂,同時能一輩子搞藝術。
他說:“我講衣食無憂,也就是講有飯吃就行。古人說,衣、食、住、藥,四者求而不得謂之貧;不缺謂之富;求于四者之外謂之驕;四者但求儉約,無人不足。真正一個人生活太好了,是難得搞好藝術的。”“我不想在外面風光。這不是講假話,也許是我性格上的弱點。往往是風光要來的時候,我心里陡地涌出一陣悲涼。”
“一個人能衣食無憂,又能一輩子搞藝術”成了楊福音最幸福的事。
在“一輩子搞藝術”之上,在這個傳承的時代,楊福音還進行了一場藝術的革新。
他提出的反線描法,一方面是對傳統人物線描法的最本質的繼承,另一方面是基于傳統而創立的一種新意。從最初的連環畫,到后來的大寫意,到現在的荷花系列、人體系列、山水畫系列,傳統中有新語言、新手法,從傳統中來,又有全新的面貌。
“傳統的美術已有2000多年,它就像一條河流,能不能流到你的面前,然后能不能流下去,這就是關鍵所在。”楊福音說,“搞中國畫創作的人,必須要具備兩點。一是要有一種古典的美,要讓古典美的氣息時時刻刻在你心中流淌;二是要有一種活潑的、清新的、朝氣蓬勃的氣息。識別一種新很難得,有人喜歡看新。其實藝術里沒有全新,只有讓藝術似曾相識又面目全非,才叫藝術。”
美術界認為,楊福音在中國畫上數十年的探索和實踐,提出反線描畫法,不但繼承了中國畫的筆墨精神,同時開拓了中國繪畫的新領域,對人物畫作出了革命性的貢獻,從而誕生了一種新的中國畫的美學風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