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硯
寶硯
寶硯
俗話說:“硯貴有名,身價倍增”。名指的是硯臺上面的銘文和它的擁有者。端硯因其石質細膩滋潤、貯水不耗、石色豐富多彩等優點,成為硯中之寶,在中國“四大名硯”中位居榜首。近年來,日本、東南亞地區的收藏者紛紛開始關注端硯的藝術價值,其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不斷顯現。如明朝的金石家刻銘端硯和海水紋端硯,曾拍出22萬和10.58萬港元的高價。
石硯上豐富的石品花式與精湛的鐫刻技藝,不但使硯臺具有濃郁的書卷氣息與藝術魅力,也使其博得了歷代文人雅士的高度評價和喜愛。精湛的雕工無疑可以提高硯臺的身價,能掩疵顯美,突出特點,有的還能利用星眼,巧做安排,有的不重繁瑣,以簡潔為珍,有的雖刻素硯,也能線條流暢、渾圓可愛。造型高雅別致,布局得體,刀法熟練細膩,構思巧妙者為上品。當然名家的題跋和銘文也很重要;此外,石硯十分講究硯盒,質地優美的硯盒是名硯身價的一種標志,沒有硯盒的硯臺在收藏界被視為不完整,將直接影響硯臺的經濟價值。
大收藏家張伯駒曾有一段“一夜得夫妻硯”的美談:一日傍晚,送雜什舊貨到張府的商販,拿出一塊上好端硯,上銘有“明末藝妓柳如是”字樣。張伯駒喜出望外,徹夜未眠,夢中思念能再得柳如是夫君錢牧齋(謙益)的寶硯配成一對。第二天一早,信步琉璃廠,無意中又得“錢牧齋硯”,夢想成真。藏界羨慕不已。
除了石質,人文背景也直接影響硯臺的價值。乾隆皇帝最喜端硯,甚至將珠寶鉆翠鑲到端硯上,所謂“越工越俗”者,拍場上反倒價不高,如“乾隆御銘鑲玉硯”,1999年才拍了3.3萬元,而“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日月升恒端硯”同場拍了9.35萬元,日月輪回,一陰一陽,一淺一深,一剛一柔,形成很大反差。
千百年來,硯有“可換秦人十五城”之譽。傳說明朝開國大將徐達,得一方“岳飛硯”,上有“丹心慣日”銘,硯背清晰可辨岳飛“磨槍痕”。寶硯磨槍,何等悲壯。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藏一件“佟麟閣將軍硯”,刀光劍影,歷歷在目。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