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中國創造
重振中國創造
重振中國創造
時間:2007-12-30 00:00:00 來源:新民晚報
資訊
>重振中國創造
|
| 抽屜分隔——無性別公廁設計 同濟大學程智斌、奚鳳新、雷丹、張嘉琪、趙夢桐 |
|
編者按:古往今來,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進步,都依托著不懈的創意與創新。如何重振“中國創造”已牽動著無數藝術青年的熱情。本次“CREATI VEM50”2007年度創意新銳評選活動,讓我們的目光回溯到創意與創造的源流,聚焦藝術院校的學生們,從中悉心發現優秀的作品,從而為重振“中國創造”盡一份力。
【思想活躍,形式多元】
由于此次評選活動在征集作品時,對于作品的類別沒有設限,所以征集到的作品相對來說,形式較多樣,也較活躍,比較能夠反映出當代藝術院校學生的內心想法。從平面到造型,從繪畫到影像、從設計到裝置,樣樣都有。在設計類作品中,體現了為殘疾人服務的關懷理念,地鐵交通卡的設計則涉及到公共事業。從作品本身來看,反映的思想是活躍的,但學生氣相對來說還比較重,也可以看出不同院校的教學風格。不過大學期間本就是學生吸收知識的時期,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成長,還需要進入社會后的磨礪。
評委 藝術家丁一
【腳踏實地,有所突破】
這次活動的出發點很好,能夠推動藝術院校的學生對于藝術、設計創作的熱情。如今的大學生對于社會關心比較少,熱情也不如從前,這個活動便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而組委會成員和評委對于藝術的專業程度,也確定了這次比賽的專業程度。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另外,活動本身也是當今上海藝術院校的教學成果的反映。可以看出,這些作品中,當代理念很明顯,設計作品很新穎。這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突破。從最后獲獎的作品來看,那些既腳踏實地具有良好的專業基礎,又把眼光放在學校之外、進行社會實踐、對傳統有所突破的學生,更容易取得成果。
上大美院副教授 韓峰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