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興衰 事在人為
版畫興衰 事在人為
版畫興衰 事在人為
版畫中的黃山,并不多見,集體“命題作文”畫“黃山魂”,更是難得。恐怕也只有版畫大省安徽有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黃山魂’這個題目非常好,不僅是畫黃山,更是畫民族的精神。”12月19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分黨組書記吳長江在賴少其藝術館舉辦的“黃山魂——新徽派版畫作品展”開幕式上說。
關于“新徽派”的提法,《美術》雜志主編尚輝從學術上對其作了簡要概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賴少其那一代的版畫充滿生活氣息,80年代則以表現民俗風情為主,如今“黃山魂”畫的是精神性的、抽象的黃山。與外省畫家筆下“黃山多雄奇”的景象相比,新徽派畫家的視角是平視的,更深入、更親和。
安徽版畫異軍突起
70余人參展,共140多幅作品,這是“黃山魂——新徽派版畫作品展”的創作陣容。在大展不斷的美術繁榮時代,這兩個數字并不起眼,但在版畫界,要組織這樣一個陣容,難度很大。
“江蘇版畫院在編5人,即將調入1人,共6人。黑龍江版畫院2人。北大荒版畫院2人。全國在編人數最多的版畫院是江蘇的一個縣級版畫院——如東版畫院,共8人。版畫大省江蘇現在實際的創作隊伍只有50人左右。”江蘇省版畫院院長李樹勤介紹了版畫界人才流失的現狀。
“大家熟悉的黑龍江版畫群體已經是七零八落了,”尚輝說,“安徽的版畫創作梯隊很沉著,堅持留下來的都是精英。市場的火爆帶來了藝術創作浮躁的現象,但版畫家的隊伍沒有浮躁的現象。”
的確,安徽省版畫家不浮不躁,創作熱情高。75歲高齡的師松齡先生特別為展覽創作長達2.4米的作品。章飚、班苓、范竟達、汪炳璋、謝海洋等人創作的《盛世黃山圖》,高2.2米,長6米,用6塊整張三合板刻就,全景式描繪了黃山36峰巒、130余景點,以及宏村、西遞和合銅黃高速等新貌,無論形式、尺寸和內容,均開創黃山題材畫作的先河。
據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班苓介紹,安徽版畫由三股力量構成,像師松齡先生那樣的版畫前輩占了一小部分,中堅力量是中年版畫家,1/3是青年學生。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院校已經不開設版畫專業了,因為版畫市場欠佳,就業前景不好,愿學的學生少。安徽的版畫新勢力是省美協版畫藝委會與黃山學院聯姻培養的產物,可見學生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本次參展隊伍的另一個亮點是安徽國畫家、油畫家的參與。這不僅擴大了版畫的創作隊伍,而且為版畫創作帶來了新氣象。
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廣軍認為,政府的支持很重要,加之安徽版畫界人心齊,水平高,出了不少好作品。據悉,此次畫展得到了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文聯、安徽省美協的鼎力支持。
中國美術家協會作為本次展覽的學術支持,不僅在展覽前,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吳長江等親自到安徽指導草圖創作,開幕當日由吳長江帶領,廣軍、尚輝、朱凡、劉建等組成的強大陣容,也讓安徽版畫界大受鼓舞。
版畫的未來在哪里
“以前版畫研討會上,大家最關心版畫怎么賣錢,今天沒有人講這個話題。”廣軍對此很有感觸。研討會上,大家從安徽版畫的可喜景象談到版畫的未來之路。
此次“新徽派版畫作品展”以木板為主,尚輝認為,不能因時代發展,就說木板過時了,我們就不需要版畫了。“版畫只是一種媒介,重要的是藝術。如果能通過這種傳統的媒介,表達當代人的情感,體現當代人的理念,將它推進和發展,這有什么不好嗎?處在當今時代,我倡導心境要開放,學養要提高,但在創作上要堅守,在某種程度上要封閉,不能隨波逐流。”
在版畫自身的發展方向上,廣軍認為,賴少其早期的小木刻真正是用刀在說話,而現在很多人用刀子在做別的畫,比如素描,但那不是版畫的語言。“前些年版畫受油畫寫實風的影響很深,作品做得很精微,這就不光是版畫語言的問題了,而是像不像版畫的問題了。不斷趨向寫實的過程,也是抹殺個性的過程。想讓圈內外認可,一定要做得有特點,將版畫本身的魅力發揮出來。”
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黃啟明表示,版畫近幾年更重視技術性的試驗,而忽視了文化的研究和思想的介入。
當文學、戲劇等紛紛向老百姓伸出橄欖枝的時候,中國美協理論部主任劉建認為,版畫不應該無動于衷。他說:“版畫有100年左右的歷史,成就不亞于油畫。版畫現在欠缺在普及這一塊,應該提高老百姓對版畫的認識。安徽曾經嘗試過‘版畫走進尋常百姓家’,作用不小。我認為,可以在展覽現場弄一些版畫工具,讓觀眾親自試一試,感受一下創作過程。”
如今美術展覽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好看的畫很多,但能感動人的很少。版畫也不例外。吳長江從宏觀的角度對版畫創作提出了建議:“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都離不開畫家熟悉的生活環境。為什么公元前希臘的裸體藝術達到頂峰,以至于后來的人難以超越?這不是畫幾張素描的模特就能做到的,是因為當時的人有很多機會觀察裸體的人。為什么南美的畫家喜歡畫水果?他們畫靜物,畫水果,畫得并不‘靜’,非常有生活意味,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氛圍,甚至美洲清爽的風。畫家的眼睛應該和普通觀眾不一樣,要找到感動你的那一點,并且精準地將其傳達出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