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國畫院院長:面對畫紙要有勇敢的心
上海中國畫院院長:面對畫紙要有勇敢的心
上海中國畫院院長:面對畫紙要有勇敢的心
長久以來,我們討論作畫這門藝術時,首先都是把技術放在第一位的。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感染了一批又一批踏進美院的學生,畫者常由于技巧不得法而冥思苦想,輾轉反側;也會因為創意了某種新的畫法而有成就感,歡呼慶賀。這本無可非議。又到年末,在等待新年的日子里,忽然覺得在匆匆變化的時代面前,我們是這么無力挽留一些應該保留的東西。畫紙本是一方可記事的小天地,于是本刊“年終專稿”專訪上海中國畫院院長施大畏
,對話作畫時關于題材創新與選擇的心得
———編者
說紅色無需介意
施大畏的國畫,極其挑戰中國人賞畫的習慣心理??诳谙鄠鞯纳裨捁适拢瑡D孺皆知的歷史情節,他的畫筆把哀怨悲烈的情緒直接“噴射”到了畫紙之上。“國畫本身的技術含量太大,這樣就很有局限性,很容易使畫者沉溺于畫技的賞玩,國畫的代表就成了花鳥山水圖。要想突破,只有改換表達對象?!?
一開口,施大畏就開門見山提出了體裁選擇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一張畫最首要的應是內容。他所選擇的《不滅的記憶———南京1937》《皖南事變》《天京之變》等等題材,是取自于真實歷史中屠殺、抗戰這些殘酷的情節。“有不少人說我是紅色畫家?!笔┐笪返灰恍Γ骸拔覀冞@一代人對紅色是有陰影的,所以自然不是什么好評價?!?
藝術中的政治色彩向來是很敏感的話題,施大畏露出些許不解:“現在有很多當代性極強的作品,以嘲諷、調侃等方式表達社會現實,那為什么主流畫家就不可以從正面的角度來弘揚呢?現在是一個多好的時代啊,這樣寬松的創作氛圍,為什么還要在頭腦里約束自己呢?我曾在香港策劃過一個展覽,把建國后反映每一個時期特色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尤其是那幅表現原子彈爆破成功的畫作,感動了多少觀者。誰說政治色彩就一定敏感,就一定不好?”
品淡雅缺乏力量
去過不少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施大畏常為那些名畫所震撼,然而問題又出在了“震撼”上?!罢鸷呈且环N可貴的力量,沒有震撼,很難產生觸動。中國畫的意境在淡雅,的確賞心悅目,可是中華五千年的力量呢?我們的老祖宗曾留下不少震撼世界杰作:比如敦煌壁畫,可是我們現在呢?滿足于一方畫紙的好價錢而沾沾自喜,國畫怎么可能真正走進世界?盧浮宮、大都會為什么只見別人的‘震撼’,卻不見我們的‘淡雅’?”他自嘲自己是一個“想太多”的人,所以總有望不到盡頭的問題在等待著自己去解決———盡管憑他一己之力,根本無法解決,可他還在日復一日地焦慮著。
“我們中國人最有力量的時刻在哪兒?”
施大畏偏好神話里的英雄主義和戰爭中的挑戰極限,盤古開天辟地,這是多么雄偉的氣魄;后羿悲壯的命運亦令人動容;長征途中,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抗爭,在生命的極限中創造奇跡?!拔耶嫛堕_天》《后羿的故事》《長征》,首先因為這些題材積淀了雄厚的中華民族的力量,其次也有我的人文關懷在其中,我是帶著巨大的悲憫創作它們的。而它們是民族魂的存在,是可以代表我們震撼世界的元素。西方有那么多氣宇非凡的宗教畫,我們為何不能畫好自己的神話?”
畫現實喊出聲音
中國文人歷來都追求閑情逸致,一花一草皆世界,士大夫的懦弱就在這種氛圍里根深蒂固。而悲慘的人生,蒼白的現實,他們大多選擇回避,這似乎也成了一種病態的傳統。“當血淋淋的現實跳進視域,太多人喜歡回避,回避是一種很輕松的態度。而現在的畫家們更容易有這種態度,國畫中的花花草草就是一種最直觀反應?!倍屖┐笪肪拘牡恼沁@種怡然自得:“要讓我們的畫作有力量,就必須關注到當下現實。”
他舉了自己去山西考察的例子,黃土地上百年不變的困頓,黑煤窯里看到他的鏡頭就猛砸一氣的礦工們,“當我們看到這些的時候,有多少國畫家可以拿起畫筆來表達,我們夠勇敢嗎?那些扭曲的生存狀態,敢不敢嘗試?敢不敢表達?現在我們有錢了,有條件了,生活安逸富足,在想法上卻走不遠,鉆不深。有個朋友曾經對我說過,所謂名利雙收,所謂‘名’是指事業;所謂‘利’是指市場。只關注一個,就‘死’得越早。我提醒自己不要被市場過度浸染。當然我也希望國家能建立起有效的收藏制度,鼓勵更多畫家去尋求民族的力量,喊出中華的聲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