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當代藝術的中國氣象
營造當代藝術的中國氣象
營造當代藝術的中國氣象
作為人生關懷的一種文化調節機制,藝術是超越現實的自由。但是,藝術的“逍遙游”只是訴諸審美方式和審美體驗的暫時歇息,并非拋棄責任、不顧一切的永久出走。藝術的宗旨,終究是為了歸返人生,讓人們以健康的心態更好地擔待現實使命。藝術的自由,從來蘊涵著深刻的人文意義,也承擔著高尚的社會責任。
然而,目前在一種“特別化”的“當代藝術”那里,急劇膨脹的個人主義正在篡改藝術自由的性質。一些“當代藝術家”視藝術自由為一己之私的單行道,將其絕對化為一種不講擔待的特立獨行或者毫無顧忌的矯情自用,藉之張揚鄙俗、放縱私欲、調侃神圣,把藝術推上胡作非為的不歸之路,使藝術淪為精神垃圾。
當代藝術創作領域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自然主義”。時下創作往往熱衷于描繪現實生活中的個別現象和瑣碎細節,一味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實,而忽視對生活現象作合乎社會理想和主流價值取向的分析、概括和判斷,以致把個別等同一般,把偶然視為必然,把瞬間當做恒常。太看重一己之私的創作,給人以顧影自憐、無病呻吟之感。相比之下,著重突出社會意識和主流價值取向的主題性創作顯得門庭冷落。
二是“商標化”。這是藝壇上的一種普遍現象,它一方面表現為藝術家把師從、集社、展覽、研討、評論、出版等當做“商標注冊”活動,通過刻意的炒作來張揚自己的“顯著性”,以期在商人或公眾那里獲得認可;一方面則表現為藝術家把作品的主題、題材、形象、式樣、手法、風格和趣味等作為“注冊商標”,力圖靠標新立異來強調自己的“獨占性”以獲得一種專屬權益,卻喪失了藝術的社會意義和人文蘊涵。
三是“反技術化”。這也是藝壇上的一種普遍現象。它往往通過看似缺乏專業技術訓練或技術駕馭能力低下的樣子,來顯示一種藐視或否棄既有技術要求或規范的創作姿態,以那些實在有失專業水準的花樣文章作為炫耀,奉之為“個性追求”“先鋒實驗”“形式獨創”或“風格特色”等等。這種以“低技術含量”為共同表征的作品體現的是故弄玄虛、自詡前衛、標榜創新、制造商標的刻意之心,以及嘩眾取寵的營銷之圖。
在當代歷史條件下,對應于藝術自由的藝術家的情懷,應該是自制能力更強的高貴良心,也應該是覺悟程度更高的沉靜文心。蘊涵其中的知識學養、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創造精神和藝術理想等精神因素應該豐富而堅定,這些主體因素和活潑的審美情感將化為明媚豁朗、雍容平和、誠篤高尚的心境,構成卓越藝術價值和創造力的人格依據。
和平歲月里的舒坦生活,容易讓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讓靈魂變得睡眼惺忪,以致瓦解和破壞。因此,越是熱愛和平、珍惜自由,就越是需要約束自我、激勵靈魂、清醒神志,也越是需要從心靈深處煥發建設性的而非破壞性的生命激情和奮斗意志。在整體格局偏于萎靡瑣屑的今天,亟須揚厲風骨,倡導端直駿爽、剛健有力的創作,努力以浩然正氣和陽剛情志營造中國當代藝術的正大氣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