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的未來
水墨的未來
水墨的未來
淡淡就夠了。偏要拽一下,濃。濃幾分,若淡;淡幾分,若濃。楊珺和黃丹的配,天意。
很開心做他們的展覽。展覽非為簡單的賣畫,實為與他們相交的佐證。
我經常這么干。對于好畫家,優秀的視覺創造者,我這么干一點都不過分。藝術是啥呢,埋在人心里的種子。種子要開花,擋都擋不住。
楊珺是我見過的大味若淡的人。淡,只是表面。他寡語的外表下藏著沸騰的核。這核兒,可以《忘憂》,可以《印象》,可以《都市》。。。濃的化不開。
黃丹就不同了。淡的酸甜,有味。世間以“純”女子為絕,丹丹是這樣的女子。
凡繪畫者,最忌虛偽。真不夠,假來湊;純不起,落俗套。他們兩人都沒這毛病,青出于“修養”而勝于“學院”,青出于“傳統”而勝于“當代”,你說,如何能不走遠?
國畫,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拐點上。往后,沒路;往前,不會等于零。遍覽眾多年輕藝術家的水墨實踐,有一點毋庸置疑:水墨的圖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這是世界的趨勢。數碼的趨勢,圖像的趨勢。在楊珺和黃丹身上,我看到水墨發展的未來。
他們不僅尊重傳統,而且敢于創新。更可貴的是,他們結合媒材的特點,在表現內容和手段上做了探索。不是簡單的觀念的置換,而是新的審美價值的尋找。水墨正日益與當代文化對位,畫家正日益向東方既白靠攏。
別說國畫怎么了。怎么也沒怎么。文人畫不是全部,抽象水墨也不必然是未來。抬望眼,沉住氣,抓活的。。。水墨有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