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學四年級時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從此,我的“文化”就沒怎么“革命”。1973年我考上了山東五七藝術學校。我的“實用美術”(現在的專業名稱是“平面設計”)老師梁敬泗先生在第一堂課上講了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我們這一撥年輕人來說絕對是似懂非懂、高深莫測的一句話,時隔30多年后我還記憶猶新。梁先生讓我們準備上課的工具,圓規、鴨嘴筆之類。我覺得這些東西就是“利器”吧。后來我到中央美術學院胡偉先生主持的材料技法研究工作室做訪問學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胡先生在第一堂課上也講了這句話,這話我現在是聽明白了。但胡先生讓我們準備的“利器”,我就不明白了,什么“方解末”“赤貝”“大火黑”等等。
“器”是“道”的工具。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都“重道輕器”,“道”是形而上的。莊子講的“得魚忘筌”,是說捉到魚后,捉魚用的“筌”就可以舍了。他還說“得意忘言”,語言是用來傳達思想的,意思傳達到了,語言就可以丟掉了。莊子的這些說法,我怎么想怎么覺得有點“過河拆橋”的意思。莊子甚至說出了“道在尿溺”的話。“器”真的那么不重要嗎?沒有“筌”如何得魚?沒有“言”如何達意?“器”的作用不可小覷。當我們的祖先用毛茸茸的爪子抓住“器”時,就發生了質的變化。這些簡陋的石器,成就了低級動物向高級動物的轉化。石器打造了私有制,青銅器鑄就了封建社會,瓦特的蒸汽機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勞動打磨了工具,工具塑造了人類。從辯證法的觀點來說,“道”與“器”是互為依存的。
文房中的“四寶”,也是“器”,它使中國畫在世界藝術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而且獨具特色。多少年來,中國畫“筆耕硯田”,已臻完美。但社會發展太快了。100萬年前,我們是猴子,我們用90萬年學會了“利其器”,又用了10萬年學會了用火。5000年前,我們開始使用文字。可是近200年又發生了什么?近20年來又發生了什么?“日新月異”不足道,應該是“日日新”。100年前我們只有中國畫,50年前我們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水彩、油畫、版畫等等。近20年來,架上繪畫日漸萎縮,我們又有了裝置藝術、多媒體藝術、行為藝術……囿于“文房四寶”的中國畫,如何適應“日日新”的社會發展?如何適應經濟一體化的世界?如何適應文化“地球村”的環境?這是相當一部分中國畫畫家面臨的課題。材料技法的革命,無疑為中國畫的發展拓寬了空間,起碼它從中國畫技法的“虛實”中又延伸出了“軟硬”,從水墨、植物顏料、礦物顏料等軟材料發展到金箔、赤貝等金屬材料。當然我敬佩和欣賞那些用文房四寶堅守國粹的人們,正所謂“多元”嘛。也許,只有多元的中國畫,才是中國畫的發展方向。
欲善多元之中國畫,“必先利其器”。從工具、從繪畫載體、從繪畫材料上做做手腳,也許會變“四寶”為“五寶”“六寶”“七寶”……
社會在發展,“鳥槍要換炮”。
岳海波藝術檔案
岳海波,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意筆人物畫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書畫協會副會長。
岳海波的7件作品入選第七、八、九、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其中作品《桃園結義》獲第八屆全國美展最高獎,作品《齊魯名賢》獲優秀獎。作品《牛郎織女圖》獲全國青年美展二等獎。作品《孔子》獲全國第四屆連環畫評獎創作三等獎。作品《清照詞韻》獲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展金獎。《秋雨如思》等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兩件作品入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
出版有《魂迷秋水》、《中國寫意人物畫技法舉要》、《國畫技法人物篇》、《名家習作·岳海波》、《線描人物全程訓練》、《當代連環畫精品集·岳海波》、《當代名家線描人物精品·岳海波》等。
聯系電話:13075315885
多元:中國畫的發展方向
多元:中國畫的發展方向
多元:中國畫的發展方向
我上小學四年級時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從此,我的“文化”就沒怎么“革命”。1973年我考上了山東五七藝術學校。我的“實用美術”(現在的專業名稱是“平面設計”)老師梁敬泗先生在第一堂課上講了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我們這一撥年輕人來說絕對是似懂非懂、高深莫測的一句話,時隔30多年后我還記憶猶新。梁先生讓我們準備上課的工具,圓規、鴨嘴筆之類。我覺得這些東西就是“利器”吧。后來我到中央美術學院胡偉先生主持的材料技法研究工作室做訪問學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胡先生在第一堂課上也講了這句話,這話我現在是聽明白了。但胡先生讓我們準備的“利器”,我就不明白了,什么“方解末”“赤貝”“大火黑”等等。
“器”是“道”的工具。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都“重道輕器”,“道”是形而上的。莊子講的“得魚忘筌”,是說捉到魚后,捉魚用的“筌”就可以舍了。他還說“得意忘言”,語言是用來傳達思想的,意思傳達到了,語言就可以丟掉了。莊子的這些說法,我怎么想怎么覺得有點“過河拆橋”的意思。莊子甚至說出了“道在尿溺”的話。“器”真的那么不重要嗎?沒有“筌”如何得魚?沒有“言”如何達意?“器”的作用不可小覷。當我們的祖先用毛茸茸的爪子抓住“器”時,就發生了質的變化。這些簡陋的石器,成就了低級動物向高級動物的轉化。石器打造了私有制,青銅器鑄就了封建社會,瓦特的蒸汽機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勞動打磨了工具,工具塑造了人類。從辯證法的觀點來說,“道”與“器”是互為依存的。
文房中的“四寶”,也是“器”,它使中國畫在世界藝術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而且獨具特色。多少年來,中國畫“筆耕硯田”,已臻完美。但社會發展太快了。100萬年前,我們是猴子,我們用90萬年學會了“利其器”,又用了10萬年學會了用火。5000年前,我們開始使用文字。可是近200年又發生了什么?近20年來又發生了什么?“日新月異”不足道,應該是“日日新”。100年前我們只有中國畫,50年前我們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水彩、油畫、版畫等等。近20年來,架上繪畫日漸萎縮,我們又有了裝置藝術、多媒體藝術、行為藝術……囿于“文房四寶”的中國畫,如何適應“日日新”的社會發展?如何適應經濟一體化的世界?如何適應文化“地球村”的環境?這是相當一部分中國畫畫家面臨的課題。材料技法的革命,無疑為中國畫的發展拓寬了空間,起碼它從中國畫技法的“虛實”中又延伸出了“軟硬”,從水墨、植物顏料、礦物顏料等軟材料發展到金箔、赤貝等金屬材料。當然我敬佩和欣賞那些用文房四寶堅守國粹的人們,正所謂“多元”嘛。也許,只有多元的中國畫,才是中國畫的發展方向。
欲善多元之中國畫,“必先利其器”。從工具、從繪畫載體、從繪畫材料上做做手腳,也許會變“四寶”為“五寶”“六寶”“七寶”……
社會在發展,“鳥槍要換炮”。
岳海波藝術檔案
岳海波,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意筆人物畫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書畫協會副會長。
岳海波的7件作品入選第七、八、九、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其中作品《桃園結義》獲第八屆全國美展最高獎,作品《齊魯名賢》獲優秀獎。作品《牛郎織女圖》獲全國青年美展二等獎。作品《孔子》獲全國第四屆連環畫評獎創作三等獎。作品《清照詞韻》獲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展金獎。《秋雨如思》等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兩件作品入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
出版有《魂迷秋水》、《中國寫意人物畫技法舉要》、《國畫技法人物篇》、《名家習作·岳海波》、《線描人物全程訓練》、《當代連環畫精品集·岳海波》、《當代名家線描人物精品·岳海波》等。
聯系電話:13075315885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