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賢佳構一路看漲
龔賢佳構一路看漲
龔賢佳構一路看漲
古城南京是明代皇帝的居住地,也是全國政治文化的中心。清兵南下后,明代滅亡,清朝移都北京,而不少遺民畫家仍聚集南京,從事繪畫創作。當時,他們在舉國上下皆以元畫為宗、陳陳相因、摹習成風的環境下,標新立異,打破了“家家子久、人人大癡”的單一乏味的景況。其中成就最大的為龔賢、樊圻、高岑、鄒哲、吳宏、葉欣、胡忄造、謝蓀八人,畫史上稱為“金陵八家”,龔賢為“金陵八家”之首。
龔賢(1618年至1689年)是清初著名的山水畫家。又名豈賢,字半千、野遺,別號柴丈、半畝等。江蘇昆山人,寓江蘇金陵(今南京),筑半畝園于清涼山。龔賢10歲左右喪母,繼母善畫,龔賢受其熏陶,自幼即喜歡涂抹。以后,隨父遷居南京。當時董其昌在南京任禮部尚書,由于父親的關系,使得14歲的龔賢有機會向董其昌學畫,再加上當時惲向、李流芳、鄒之麟等著名畫家都匯集于南京,使龔賢得與他們交往,藝術眼界大開。晚年隱居南京聚寶門外,筑半畝園,賣畫、課徒為生。
龔賢以山水畫名世,取法董源,重視寫生,他認為“董源實為山水家之鼻祖”、“故余遠慕董源”。在此基礎,學習沈周挺直凝重的筆法,又將吳鎮濕筆結合其中,故險峭中更顯蒼渾。后人將龔賢的山水畫分為“黑龔”和“白龔“兩種風格。黑龔山水用墨層層染漬,實際上這種畫法是“積墨法”,沉重樸實,黑氣濃厚,可謂是集董源、巨然、范寬、米芾、吳鎮、黃公望、沈周、董其昌之大成。秦祖永評其畫:“墨太濃重,沈雄深存中無清疏秀逸之趣。而‘白龔’是一種格調明快,極少皴染、近平白描的畫風,這一畫風受董其昌的影響較大?!鼻刈嬗涝凇锻┦a論畫》中稱:“筆墨極淡逸,與習見者不同,知此老之畫非一味濃重也?!饼徺t曾以授徒為生,他在繪畫思想上多有建樹。從其《課徒畫稿》中可以看出,他的繪畫理論都是從自然造化中認識而來,并把繪畫提高到與天地造化同等的重要位置。龔賢的山水畫對后代影響很大,尤其是龔賢的“積墨法”成就很高,為中國山水畫創作的發展增添了奇光異彩,現代黃賓虹、李可染都曾受其影響。龔賢的傳世作品有《江山臥游圖》、《千巖競秀》、《千巖萬壑》、《茂竹青泉圖》、《中峰蒼翠圖》、《秋江魚舍圖》等。
龔賢的作品過去主要在紐約市場交易,數量很少。1992年紐約佳士得曾推出過一件《云境仙家園》以12.1萬美元成交,價格尚可。上世紀90年代國內藝術品拍賣興起后,龔賢的作品在市場上露面較多,1997年他的《南山圖》立軸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以35.2萬元成交,此價格在清代名家中并不低。1999年其《山水》扇面在北京翰海獲價6.05萬元,價格也十分理想,同年《月照寒譚》立軸在朵云軒以7.92萬元拍出。近幾年,龔賢的作品價位略有上揚,2001年《遙對數峰》立軸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以16.5萬元成交;2002年《夢古草堂》被佳士得拍至10.75萬港元;2003年《春溪草堂》立軸和《湖光村灑圖》立軸在佳士得拍賣會上分別以44.33萬港元和83.65萬港元成交;2004年《山水》扇面在嘉德拍賣會上估價只有2萬至4萬元,結果經過激烈的競投,以46.2萬元拍出;2005年《山水》在北京華辰以1320萬元成交,使得龔賢作品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隨著龔賢作品價格的扶搖直上,也帶動老沖頭的價格,2006年一件龔賢(款)的《山水》手卷在嘉德拍賣會上估價6萬至7萬元,成交價卻高達60.5萬元,高出估價達10倍,讓人驚嘆不已。今年,龔賢作品價格攀升更加明顯,共計5件作品超過100萬元以上,其中,今年秋季拍賣中其《山水通景四屏》在中國嘉德拍得492.8萬元,另一件《仙山樓閣圖》立軸在北京長風以985.6萬元拍出。
龔賢的書法也很有特色,尤其是行草書,頗受藏家青睞。1998年《草書詩文11開冊》在中國嘉德獲價15.4萬元;2002年《行草書》立軸在北京翰海獲價2.8萬元;2005年《行書》在北京翰海以55萬元成交。從上可以看出,龔賢的作品價位上升勢頭較明顯,后市有望繼續保持強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