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在報紙上,噱頭足爭議大
藝術展在報紙上,噱頭足爭議大
藝術展在報紙上,噱頭足爭議大
“燈籠包裹盧浦大橋”引領藝術“介入”市民生活
大紅燈籠一串串,包裹了盧浦大橋、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包裹了金茂大廈,喜慶色彩鋪滿申城,但是,你別擔心它會影響交通,因為這只是藝術家谷文達的一個名為《天堂紅燈》的展覽,而展出的場地,不是上述地標和交通主干道,也不在藝術館,卻是讀者們正在看著的報紙和這則新聞。
《天堂紅燈》是本市證大藝術館策劃的一個跨度全年的計劃《介入:藝術生活366天》的首個展覽,其特別之處在于突破了傳統的展覽方式和載體,把報紙上刊登的這則展覽新聞作為展覽的方式。也就是說,藝術家谷文達用電腦制作,“暢通無阻”地用大紅燈籠包裹了上海的標志性建筑,而且可以不受任何場地限制地把媒體傳播當作了展覽本身。
這項“創舉”立馬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爭議。褒獎者認為,此舉對傳統的展覽觀念是一個極大的突破,有助于人們對當代藝術的認識,藝術就是要發揮想象力。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認為此舉有嘩眾取寵之嫌,把媒體報道作為展覽的方式,雖有創意,但容易糊弄人,咋一聽還以為是真的用燈籠包裹金茂和高架慶元旦呢,其實只是一個印在海報上的創意。而且在媒體上刊登,如果不加說明的話,有誤導之嫌。
主辦方證大藝術館表示,他們推出《介入:藝術生活366天》本身就是一個跨媒體的大型藝術項目,明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天天都有藝術項目在市民日常生活中上演,谷文達是第一個,希望通過這些項目,讓藝術真正沖出小圈子。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