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招手 中國藝術家折腰?
奢侈品牌招手 中國藝術家折腰?
奢侈品牌招手 中國藝術家折腰?
時間:2007-12-27 00:00: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資訊
>奢侈品牌招手 中國藝術家折腰?
當代藝術家周鐵海為國際知名品牌設計櫥窗,引發褻瀆藝術的爭議 |
藝術與商業結合引發爭論并不新鮮,但為了襯托奢侈品牌,藝術家甘愿拿自己的藝術品來作秀,卻十分鮮見。被譽為“中國真正意義上最純粹的觀念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家周鐵海近日接受某著名國際奢侈品拋來的橄欖枝,歷時數月為該品牌新店設計櫥窗。此舉引來外界的種種質疑,不少網友聲討周鐵海喪失了中國藝術家的尊嚴。但是周鐵海昨日表示,奢侈品牌和藝術家合作是一種雙贏。而評論家張晴也表示聲援,稱藝術和資本日益曖昧,“它出現了,我們只有接受”。
設計櫥窗:“最純粹藝術家”放下架子
畢業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當代藝術家周鐵海是近十年來活躍于國際當代藝術舞臺上的重要的中國藝術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駱駝”系列,靈感來源于香煙品牌廣告的駱駝形象。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周鐵海創作的“仿雜志封面”系列更讓他聲名鵲起,被西方媒體譽為 “中國真正意義上最純粹的觀念藝術家”。但是近期,周鐵海接受某著名國際奢侈品拋來的橄欖枝,放下“最純粹的觀念藝術家”的架子,為該品牌設計櫥窗。
近日,由周鐵海設計的櫥窗終于在該品牌北京新店亮相,櫥窗以“金”色為背景,襯以品牌的LOGO圖案,櫥窗正中分別掛著周鐵海的兩幅代表作:《我的作品要用××品牌的包來裝》和《中國又來了一個顧磊克》。周鐵海昨日告訴記者,這兩幅畫都是自己十幾年前的舊作,此次將其加入櫥窗設計中,是為了突出該品牌的藝術氣質和文化格調。
藝術+商業:不僅僅是金錢關系
昨日,周鐵海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我的作品要用××品牌的包來裝’是我十多年前提出的一個口號,當時我在家里作畫,想到中國藝術家尚未普遍被西方社會認識,該用怎樣的包裝才能為人所知呢?于是就想到了這個著名的奢侈品牌并創作了一幅 《我的作品要用××品牌的包來裝》。”也正是因為這幅畫,才使得周鐵海在十幾年后,引起該奢侈品牌的注意,成為其在中國合作的第一位藝術家。
當記者詢問他與該奢侈品牌合作所獲得的經濟報酬時,周鐵海很謹慎地表示,藝術家和奢侈品的合作不僅僅是金錢的關系,雙方在文化上互相融合才是最有價值的。至于設計櫥窗是一種商業行為還是一種藝術行為,周鐵海表示,雖然這是一種商業行為,但是他從這個品牌中獲得了新的藝術靈感,可以用在新的藝術創作中。
網友質疑:藝術家失去尊嚴
周鐵海為奢侈品牌設計櫥窗的舉動引起外界一片嘩然。有網友將周鐵海的舉動調侃為“藝術家向奢侈品的一次躬身跪拜”,稱其行為損害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純粹性,是對那些虔誠的藝術熱愛者的一次精神褻瀆。有網友稱,她經常路過北京這家奢侈品牌店,櫥窗里周鐵海的兩幅畫作被金光閃閃的品牌LO-GO烘托得十分俗氣,“感覺不到什么藝術氣息,反而有種鋪天蓋地的俗氣,這樣不倫不類的藝術櫥窗只會讓人覺得滑稽”。一位網友更痛心疾首地表示:沒有人要求藝術家必須呆在象牙塔里挨餓,但是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人物,周鐵海完全可以堂而皇之地與世界奢侈品牌合作,但是像這樣屈身為人家設計櫥窗就未免太失中國藝術家的尊嚴。
評論家聲援:出現了就要接受
對于外界的種種質疑,周鐵海昨日向記者表示,藝術家為奢侈品牌服務在國外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連畫家達利當年都為香水畫過廣告畫。國外的奢侈品牌經常和藝術家合作,這是一種雙贏,是一種文明進步的表現。但是國際奢侈品與中國藝術家的合作并不多見,因此國人才會反應激烈。
上海美術館副館長、著名評論家張晴也向記者表示,藝術家為奢侈品服務 “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就像我們無法對春夏秋冬的更替說出好壞一樣。它出現了,我們只有接受”。張晴透露,上海美術館作為一個嚴肅的藝術單位,今年也為多個奢侈品牌舉辦了展覽,而各大奢侈品牌近年來紛紛尋求和藝術家的合作,“藝術和資本表現得如此曖昧是由其本質決定的,它們就是一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生兒,任何人都無法把它們血肉分離”。 記者胡 曉
人物鏈接
周鐵海,1966年生于上海,之后就讀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如今在上海生活和工作。他的作品在國際知名的多個藝術機構展出,比如美國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德國漢堡堤壩之門美術館,荷蘭鹿特丹美術館,中國上海美術館,柏林的漢堡車站當代美術館等,也參與了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第5屆上海雙年展,第4屆韓國光州雙年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