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號效應催熱“海撈瓷”市場上95%是贗品
南海一號效應催熱“海撈瓷”市場上95%是贗品
南海一號效應催熱“海撈瓷”市場上95%是贗品
12月22日,在杭州一家雜志社工作的蔡蹇睿拿著2件“海撈瓷”給省收藏協會幾位專家掌眼后非常失望——他花8300元買的雞頭瓶和青花龍紋大提梁壺均為贗品。
當天中午11點30分,宋代商船“南海一號”整體出水,和完全封閉的沉箱一起出水的有6萬~8萬件“海撈瓷”。這次在考古、收藏界引起的轟動要比2005年夏季福建“碗礁一號”還要大。
記者在浙江最大的藏友交流聚集地——杭州收藏品市場發現,對大部分藏友來說,以往連名稱都比較陌生的“海撈瓷”在近幾個月大量出現,且轉讓價格不菲。
省收藏協會副秘書長王玉說,近半年來“海撈瓷”逐漸受到藏友關注,并迅速在圈內引起收藏者共鳴。甚至有部分瓷器藏友專門趕往福建、廣東陽江,希望能得到一件“海撈瓷”。而他近期“過手”的至少60件“海撈瓷”中95%以上是贗品。
杭州的“海撈瓷”熱
12月8日、15日、22日,記者連續三周到杭州湖墅路上的收藏品市場采訪,均見到了大量在瓷器表體有海生物附著的“海撈瓷”。這些海撈瓷以宋、明、清時期的瓶、碟形為多,價格在數百到數千不等。初步統計,每周的“海撈瓷”數量都在200件左右。
“半年前都不知道什么叫‘海撈’,現在已經是‘海撈瓷’滿攤了。”一位來自福建福鼎的攤主說,他已經連續在杭州趕了2個月的場子,每次至少帶10件瓷器。“杭州瓷器藏友都比較認可‘海撈瓷’,每周我都能出手幾件。”他說,這2個月來他在杭州共賣掉了30多件海撈瓷,因為生意好做,以前幾個擺陶器的朋友也開始轉賣海撈瓷了。記者在現場的調查也證實,15日當天市場里共有7個攤位上出現了海撈瓷,攤位邊的人氣也是其他如玉器、書籍等攤位所不能比的。
這么多數量“海撈瓷”的出現,是因為杭州玩家對該類瓷器在短時間內的鐘愛迅速升溫。12月22日,在杭州一家雜志社工作的蔡蹇睿花8300元買了雞頭瓶和青花龍紋大提梁壺,這是他第一次試水海撈瓷。介入一個新的瓷器領域是因為藏友間的交流。“幾個朋友家中幾乎都有海撈,受他們的影響,我自然也想擁有幾件。”蔡先生說,如果真假不論,光他這個圈子里就至少有150件海撈瓷。“半年時間內,大家都瘋了一樣的找海撈品,以至于同樣的一件瓷器,海撈品的價格要高15%左右。”他說。
古沉船催生“海撈”市場
從2005年夏季福建“碗礁一號”考古打撈開始,“海撈瓷”的概念開始逐漸被玩家認識;2年后的今天,隨著“南海一號”的前期出瓷、探方、定位、打撈、出水,海撈瓷無論在認可度、精美度和價格方面都被推高到了極致——從連概念都并不為大多數人知到目前的普受關注,古沉船打撈是一條關鍵的導火線。
2005年夏天清代古沉船“碗礁一號”的被發現和部分古瓷的出水,震驚了文物、考古界,同時,也吸引了海底古瓷器收藏者的目光,并極大地刺激了文物市場的神經——2005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數百年的海撈瓷首次登陸拍賣場。盡管這些瓶瓶罐罐算不上官窯名品,但在中國嘉德四季拍賣會上200多件拍品總成交額高達2727萬元、成交率為92.05%,而拍前的預估價僅為100萬元。次年5月,北京某拍賣公司拍出的一只明洪武釉里紅蓮口魚藻大盤“海撈瓷”價格為792萬元。
不穩不火的瓷器市場,猶如被“海撈瓷”澆了一瓢油而迅速騰起“火光”。
“開始是偶爾出現的尋寶人,后來是整個村子的人都參與了瓷器的打撈,包括浙江、上海、北京都有不少人走村收瓷。”福建盤嶼小日島附近海域的一位漁民在電話里告訴記者,開始海撈品的國內市場價格也一般,到去年底、今年初時,海撈品價格因為拍賣會的良好表現而迅速升溫。
95%為假冒品,收藏需謹慎
“杭州市場上出現的海撈品,95%都是贗品。”省收藏協會副秘書長王玉說,盡管海撈有自己獨特的品性魅力,但因為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所以仿制品更具迷惑性,收藏者應當更加謹慎。
在杭州收藏品市場的一些古玩店鋪里,商家們對海撈瓷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敏感”。“這是什么年代的?”22日中午11點,記者在杭州收藏品市場上碰到一個海撈瓷攤主。
“明代的,這是海撈瓷蔥頭瓶。”攤主一口閩南普通話。這樣的瓷器外表看起來多有泥沙或海生物,顏色鮮艷,器型相對工整,攤主開價為6500元的這件“海撈瓷”最后被記者以80元價格買下。
“地攤上我沒見過一件真品,即使是店鋪里的海撈瓷也十有八九是仿制品,沒有收藏價值。”王玉說,對于一般收藏者來說,海撈瓷目前既神秘又陌生,“因為經長時間海水浸泡或海泥封閉掩埋,其顯示出來的韻味和其他瓷不完全一樣。”王玉說,但這樣的區別并不是短時間就能學會分辨的。
至于大量被打撈出水的海撈瓷會不會對目前的瓷器收藏市場產生影響,資深玩家、明軒機構執事范一民認為,據權威數字顯示,國內海域的沉船數量約有2000至3000艘,其中以宋元船只居多。“民間盜撈的數量畢竟有限,而考古打撈后的瓷器不會流向市場。”他說,盡管近兩年出水的古瓷數量不少,但還缺乏專業機構的評審,他建議玩家在掌握專業知識前不要花重金收購海撈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