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并存,以及各玩各的,已經成為中國藝術界的基本現狀?!弊鳛橹袊敶囆g領軍人物栗憲庭給時下多足鼎立的藝術環境作出了這樣的評價。然而,前天在首博閉展的“融合與創造——2007中國油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卻讓平素在媒體眼中格格不入的兩大陣營開始寬容地對話。
傳統與前衛就是對立?
當人們看到傳統寫實畫派中堅艾軒和當代前衛藝術先鋒方力鈞的作品出現在同一個展覽上時,才發現這次的融合不是鬧著玩的。
暗地里“繁榮”了許久的當代藝術,終于走入了主流審美的視線,主辦方之一北京畫院的院長王明明認為,為了推動中國藝術的多元化發展,這次畫展給出了最大限度的寬容。然而,吃下的這第一口螃蟹,依然是五味雜陳。無論是個別前衛作品因為“尺度問題”而臨時撤展,還是觀眾留言簿上稱當代藝術為“動物性審美”的刺耳評論,都透出寬容無法掩飾的分歧依然存在。
年輕畫家南方說起這次展覽,用了一個非常具備前衛藝術特質的比喻:“這個畫展很勇敢,感覺就像一個人的情婦和老婆在街上撞見,質問這個人到底愛誰?!焙w畫家尚丁指出,油畫作為外來藝術,無論“傳統的”還是“當代的”,一直都在和西方同步發展,在西方能很好融合的兩者到了中國卻全然對立起來:“把傳統看作保守,把前衛看作革命,這種思想上的形而上學根深蒂固。”
是不是“皇帝的新衣”?
畫展中知青題材的寫實作品《青春之歌》備受好評,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觀眾看后竟當場落淚,作者王國斌對此并不意外:“傳統藝術注重人的精神層面,有廣泛的歷史性和社會性,所以可以打動人,而當下有些年輕人的作品太形式化?!敝嫾野帉Υ说目捶▌t更為激進:“很多當代作品根本就是‘皇帝的新衣’,有人偏說他是錦袍,你要敢說他沒穿衣服你就是‘土’!”言之無物、孤芳自賞,是傳統藝術家批判當代藝術的主要觀點。
有趣的是,當代藝術的又一力行者、廣州美院教授鄧箭今卻對這一說法不以為然:“傳統美術作品從內容和元素上已經離我們很遠了,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沒必要把很沉重的東西壓在肩上,關注真實的自我也能打動別人?!蹦戏揭舱J為,是否有人喜歡是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這個世界在變,人們不可能還是原來的生存狀態,關注個體也就是關注社會。”
技術消失還是淡化了?
較之寫實油畫,抽象寫意手法居多的前衛作品,常常被人詬病缺乏“技術性”。艾軒說:“很多年輕人講究‘短、平、快’,想盡快找到自己的藝術面貌和獨特語言,‘功成名就’,根本沒經過嚴格的訓練。”在他看來,很多當代藝術技術性已然消失,“如果踢球沒有規則,會有人看么?郎朗、李云迪這些音樂家能把作品演繹好靠的是技術,現在電影投那么多錢去拍也為了追求更好的技術,但是惟獨繪畫卻越來越不講技術,這正常么?”
而鄧箭今卻持相反意見:“我不認為當代藝術是不講技術的,它只是更注重人性化的東西,而將技法淡化而已,有意識地淡化不等于沒有技術!”他也承認,當下確實有缺乏功力的年輕人用涂鴉之作反叛傳統,以求迅速成名,“這些不過是‘偽前衛藝術’,絕對不能和當代藝術混為一談?!?
誰是拿來主義?
王國斌認為,西方的后現代藝術講的就是“顛覆”,但凡顛覆就必然革命性和破壞性并存。商業介入使得藝術貶值,國外的很多藝術家已經成為了策展人的棋子。談及如今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日漸火爆的原因,他毫不隱諱地說:“中國的當代藝術就好像花園里多出的幾種不同顏色的花,引人注目,外國人看中藝術現象而非藝術本身,看似扶植實為別有用心。”他認為當代藝術的話語權一直在國外:“一步一跪地跟著西方審美走沒有前途,一旦國外畫商投入中國的炒作資金撤出,垃圾終究還是垃圾。”
艾軒則直白地指出,當代藝術的火爆根本就是歐美霸權文化、消費文化的危險滲透:“‘性、丑惡、暴力’是西方當代藝術的基本功,他們走的路適合他們,我們該走在自己的路上,在這方面和國際接軌完全沒有必要。”
面對這樣的質疑,南方認為當代藝術家并非盲目地崇洋:“相反,我覺得傳統油畫才是‘拿來主義’。而當代藝術則是一種‘覺醒’,我們有自己的選擇性,一桌菜不一定都要吃完,吃自己需要的就行了?!?
融合背后歧見依舊 畫展引發的藝術觀念交鋒
融合背后歧見依舊 畫展引發的藝術觀念交鋒
融合背后歧見依舊 畫展引發的藝術觀念交鋒
“多元并存,以及各玩各的,已經成為中國藝術界的基本現狀?!弊鳛橹袊敶囆g領軍人物栗憲庭給時下多足鼎立的藝術環境作出了這樣的評價。然而,前天在首博閉展的“融合與創造——2007中國油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卻讓平素在媒體眼中格格不入的兩大陣營開始寬容地對話。
傳統與前衛就是對立?
當人們看到傳統寫實畫派中堅艾軒和當代前衛藝術先鋒方力鈞的作品出現在同一個展覽上時,才發現這次的融合不是鬧著玩的。
暗地里“繁榮”了許久的當代藝術,終于走入了主流審美的視線,主辦方之一北京畫院的院長王明明認為,為了推動中國藝術的多元化發展,這次畫展給出了最大限度的寬容。然而,吃下的這第一口螃蟹,依然是五味雜陳。無論是個別前衛作品因為“尺度問題”而臨時撤展,還是觀眾留言簿上稱當代藝術為“動物性審美”的刺耳評論,都透出寬容無法掩飾的分歧依然存在。
年輕畫家南方說起這次展覽,用了一個非常具備前衛藝術特質的比喻:“這個畫展很勇敢,感覺就像一個人的情婦和老婆在街上撞見,質問這個人到底愛誰?!焙w畫家尚丁指出,油畫作為外來藝術,無論“傳統的”還是“當代的”,一直都在和西方同步發展,在西方能很好融合的兩者到了中國卻全然對立起來:“把傳統看作保守,把前衛看作革命,這種思想上的形而上學根深蒂固。”
是不是“皇帝的新衣”?
畫展中知青題材的寫實作品《青春之歌》備受好評,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觀眾看后竟當場落淚,作者王國斌對此并不意外:“傳統藝術注重人的精神層面,有廣泛的歷史性和社會性,所以可以打動人,而當下有些年輕人的作品太形式化?!敝嫾野帉Υ说目捶▌t更為激進:“很多當代作品根本就是‘皇帝的新衣’,有人偏說他是錦袍,你要敢說他沒穿衣服你就是‘土’!”言之無物、孤芳自賞,是傳統藝術家批判當代藝術的主要觀點。
有趣的是,當代藝術的又一力行者、廣州美院教授鄧箭今卻對這一說法不以為然:“傳統美術作品從內容和元素上已經離我們很遠了,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沒必要把很沉重的東西壓在肩上,關注真實的自我也能打動別人?!蹦戏揭舱J為,是否有人喜歡是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這個世界在變,人們不可能還是原來的生存狀態,關注個體也就是關注社會。”
技術消失還是淡化了?
較之寫實油畫,抽象寫意手法居多的前衛作品,常常被人詬病缺乏“技術性”。艾軒說:“很多年輕人講究‘短、平、快’,想盡快找到自己的藝術面貌和獨特語言,‘功成名就’,根本沒經過嚴格的訓練。”在他看來,很多當代藝術技術性已然消失,“如果踢球沒有規則,會有人看么?郎朗、李云迪這些音樂家能把作品演繹好靠的是技術,現在電影投那么多錢去拍也為了追求更好的技術,但是惟獨繪畫卻越來越不講技術,這正常么?”
而鄧箭今卻持相反意見:“我不認為當代藝術是不講技術的,它只是更注重人性化的東西,而將技法淡化而已,有意識地淡化不等于沒有技術!”他也承認,當下確實有缺乏功力的年輕人用涂鴉之作反叛傳統,以求迅速成名,“這些不過是‘偽前衛藝術’,絕對不能和當代藝術混為一談?!?
誰是拿來主義?
王國斌認為,西方的后現代藝術講的就是“顛覆”,但凡顛覆就必然革命性和破壞性并存。商業介入使得藝術貶值,國外的很多藝術家已經成為了策展人的棋子。談及如今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日漸火爆的原因,他毫不隱諱地說:“中國的當代藝術就好像花園里多出的幾種不同顏色的花,引人注目,外國人看中藝術現象而非藝術本身,看似扶植實為別有用心。”他認為當代藝術的話語權一直在國外:“一步一跪地跟著西方審美走沒有前途,一旦國外畫商投入中國的炒作資金撤出,垃圾終究還是垃圾。”
艾軒則直白地指出,當代藝術的火爆根本就是歐美霸權文化、消費文化的危險滲透:“‘性、丑惡、暴力’是西方當代藝術的基本功,他們走的路適合他們,我們該走在自己的路上,在這方面和國際接軌完全沒有必要。”
面對這樣的質疑,南方認為當代藝術家并非盲目地崇洋:“相反,我覺得傳統油畫才是‘拿來主義’。而當代藝術則是一種‘覺醒’,我們有自己的選擇性,一桌菜不一定都要吃完,吃自己需要的就行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