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慧的藝術:
我是油畫專業出身,一直鐘情于架上,附加一些圖片和小雕塑,但無論采用哪種形式,實際上都是想表現兩性關系中女性的被動與困惑,對傳統女性依賴性仍抱有幻想——是反映中國女性要從被解放到自我解放的曲折和漫長的過程。我在《攻》、《蜜月中的期遇》及《撒旦的情人》等作品中均有所體現,大都是從男女兩性間的角度折射女性受傷,以此引發對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女性心理和思維方式影響的關注,女性應從憤怒的情緒中走出來,作品中的理性精神更具針對性和批判性,都不失憂郁焦慮的普遍性特色。
——伊慧自述 2007年春
伊慧的畫面沒有常見的概念和俗套,那些近乎敗落的花朵傳遞著作者內心的激越和深情。由于她作畫時沒有明確的構思和圖式,使得她能在描繪的過程中隨心所欲,同時也充滿著危險與不確定因素,也正是由于她并沒有受太多學院嚴格的條框束縛,才讓她在表現的過程中充分地把自己的體驗融入其中,“花開花落幾時休?”她對落花的體驗和真實表達讓我們窺視到了這位“陽光少女”的另一面對生命和時光流逝的沉重的感悟。
——楊參軍《伊慧其人其畫》
伊慧的畫面正以中國詞牌的精美形式和知識女性觀念的精神內涵、精美細膩、清麗婉約的文化性格,展示著傳統內在的文化底蘊與油畫色彩技藝完美結合的典范,另一特點是“以美取勝”,她以花間語的重復手法將花用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融匯運用,展現出自然美與生活美,從而歌頌人物的心靈美,創作出畫面的意韻美。同時,進一步分析其作品的各類意象,我們可以發現它們是為情而起,為態而興。從而似有環繞著“香徑春風”迷離溫惋、恍若惆悵的時空氛圍。這種意象手法的營造構成,決定了大氛圍的情感點和小氛圍的外延與映照。
——王無際《花間語的意韻》
影響力:
市場表現力:
2002年油畫作品《天降神兵》入選“建軍七十五周年全軍美展”。(北京軍事博物館)
2004年舉辦“律動的生命”首次個人畫展。(天津美術學院)
2005年《蒹葭》系列入選“全國38位優秀女畫家題名展”。(北京)
2006年作品《龕中日記》、《單戀花》入選“第二屆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2006年主持設計并制作大型城市景觀環境雕塑二十余件。(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
2006年《愫香》獲“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銀獎。(中國·長沙)
2006年作品《愫香-6》榮獲“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書畫展”銀獎。
2007年榮獲“第二屆唐詩宋詞元曲全國書畫大賽”金獎,并被授予“二十一世紀著名書畫家”光榮稱號。(中國·北京)
2007年舉辦“自我時代”伊慧個展。(荷蘭)
2007年參加“首屆70后藝術家邀請展”。(德國·漢堡)
2007年《沉魚》榮獲“第三屆陽光杯全國書畫攝影詩文大賽”青年組一等獎。
2007年《潤雨茫茫》榮獲“紀念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15周年全國書畫大賽”金獎,并被授予“新時代藝術開拓者”光榮稱號。
2007年《一千個綻放的理由》榮獲第九屆海內外中國書畫大賽金獎。(中國·上海)
2007年舉辦“伊慧·調情”伊慧個展。(中國·F5藝術空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